一是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購置農作物種植書籍、dvd光盤發放給農民學習,每年組織邀請農學院、農職院和通州農科所專家給農民授課,參加培訓達1000余人次。
二是解決農戶經營難題。針對坐果率低的問題,購買營養劑,通過蘸穗提高坐果率,果實成熟后統一貯存于合作社保鮮庫,統一包裝,銷售,緩解社員賣果難問題。
三是提高農民收入。統一提供資料供應,節約社員生產成本,利用土地和設施大棚資產能源創造更高效益,為農民進行盈余返還28萬元。
四是采用民主管理的經營模式。合作社負責人在返還大會上對合作社的收支情況與經營管理工作作出報告,實現社務管理公開化。
來源:京郊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