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噸病死甲魚流入中藥材市場的消息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道,對于深藏不露的“黑色產業鏈”大家也表示非常驚訝,不過最為關心的還是甲魚到底如何處理。日前記者經過多地走訪終于了解了死魚收購產業鏈。
近日,記者從佛山、江門、粵西等地調查了解到,在養殖過程中死魚死蝦是平常事,不少養戶直接將死魚死蝦拋在塘基上或者投入魚塘邊的河涌,也有養戶會將傳染性較強的死魚挖抗埋掉或火化。然而,當發生大量死亡時,很多養戶往往選擇將經濟價值高的死魚低價賣掉。對此,漁業監管部門表示因為人力物力等欠缺而無法一一監督到位。
市場:死魚價為活鮮價1/3-1/2
“不知道死魚生前有什么病害,但價格很便宜。”湛江水產批發流通商陳叔告訴記者,他現在每天都能夠收購2000斤死魚,如羅非、金鯧,一般收購價只有活魚市場價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之后冰封打包積累至一定的數量后就運到省外賣掉,湛江每天都有上萬斤死魚打包運送至外省。“從收集、中轉、運輸、倒賣等環節都有專人做,不過相對鮮魚,流通的死魚中轉次數減少很多,往往運輸至目的地后就直接轉手到酒店了。”
南海西樵魚中老梁同樣表示有不少人收購死魚,尤其是桂花魚、鰻魚等高檔魚。“養戶直接打個電話給魚中就行了,估計南海每天都有上萬斤死魚被收購,一般都是按照市場價格的一半收購。”從塘頭收購死魚到市場上賣死魚,已經逐漸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老梁透露,流通商一般都是現場冰封好,運回廠家后立即打包便運輸至外省,有些價格高的高檔魚更會流到菜市場上。
“我們在塘頭都是光明正大收死魚的,沒遇過阻礙。”一位江門收購鰻魚的水產流通商說。江門新會區沙堆一養戶稱:“扔了很可惜,能賣到錢,干嘛要扔掉。”
記者調查了解到,流向市場中的死魚至少八成銷售至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的學校食堂、工廠食堂、工地食堂、飯館、快餐店、熟食攤檔等,另外兩成左右往往被用來做炸魚、魚腐、魚丸、魚糕等深加工產品。
監管:沒有具體監管規定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