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一行驅車沿著仙游縣賴店鎮西南方向的盤山公路蜿蜒而上,距離縣城近15公里的地方,見到了仙游縣鮮為人知的“香芋”村——潘硎。這里曾一度被列為省級貧困村。但近年來,潘硎村的特色農業——“香芋”慢慢鼓足了村民的“錢袋子”,村民們憑著種植“香芋”,人均年純收入由2006年的1250元提高到2013年的5000多元。
一條打開“香芋”市場之路
潘硎村地處賴店鎮的東北部,海拔最高825米,是賴店鎮的山區村之一。2008年5月份村道拓寬改線工程全面竣工,一條長9.8公里,寬4.5米的村道成了村民外出的必經之地,改變了村民“行路難,發展難”的問題,村書記陳炳告訴記者,這條路引領著村民不斷走出去,也讓“香芋”走出潘硎村,走向全國各地。
“村道修通之后,我們終于不用肩扛手推著這些芋頭去鎮上賣。”該村的村民告訴記者,這條村道的修建真真切切的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條件和生活方式,如今從這里“走出去”的香芋,實現了把顧客直接“引進來”。村民們不用出去,在田間地頭上就能把農產品賣掉,“錢袋子”也漸漸地鼓起來了。
在過去“要致富,先修路”是潘硎村村民的夢想,而如今,“修大路”成為潘硎村村民的又一夢想,4.5米的村道已滿足不了“香芋”產業的發展。
靠品牌拓開銷售大市場
“從2009年以來,潘硎村成功注冊“潘硎”香芋商標,創品牌價值,引導群眾擴大種植香芋面積至200多畝,實現連續三年來村民增收近70萬元。”陳炳說,“香芋”創建品牌后,又遇近年來香芋的市場價格看漲,村民的人均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
如今,潘硎村的常住人口為100多人,其中從事種植芋頭的村民就有50多人。村民郭明煙告訴記者,她跟老伴2人種植了近3畝的芋頭,除去肥料、種子等投入外后,每年種植香芋的純收入達1萬多。
“以前有一些本地人,或外地人來收購香芋,隨后轉手銷售到全國各地,但是價格相對都比較低廉。”陳炳說,村里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后,在包裝宣傳“潘硎香芋”品牌和引進銷售競爭機制上作文章,依靠合作社群策群力開拓市場,使香芋銷售均價從每公斤4元增至8元,隨后增長到10-12元,村民的收入不斷提高。
“潘硎村地域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380畝,目前全村香芋種植面積也從100畝增至200 畝。”陳炳表示,潘硎村環境優美,下一步計劃申請建設潘硎村“香芋”基地,重新開發那些荒廢的田地,編制規劃統一租賃土地,將分散的“香芋”種植集中起來,集體化經營,讓香芋田變成農民增收的“聚寶盆”。
來源:仙游今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