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土崗高處,朱穴村支書邱慶軍比劃著前方和腳下的層層梯田,和筆者說:“這些菜地是前三期圍墾起來的,有240畝,現在已全部交付給農戶耕種了,計劃到明年8月份,我村將再圍墾180畝,到時我村失地農戶將獲得400多畝的優質土地。”
近十年以來,是昌化鎮城區建設項目開發力度最大的時期。因昌化溪治理工程建設、昌化人民醫院遷建、昌化工商所搬遷等土地征用,朱穴村田地大面積減少。在項目建設征地中,朱穴村舍小家顧大局,積極配合昌化副中心城市建設,各項工作都走在前列。農戶雖然有失地農民政策保障,但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一些農民不知所措。為此,給農戶找回耕種的田地成了村級班子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年前,村兩委計劃將村道兩旁的低丘緩坡圍墾田地,回歸農戶耕種。為此,村里組織專業人員對土質厚層、土質性質、圍墾田地的等級進行了充分調研,對獲得畝分的最大值等進行了全面的考評,取得了可行性的報告。在得到上級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后,規劃分四期圍墾田地400畝。這項工作思路和舉措深得民心,在青苗估算、賠償等相關工作中得到了農戶的積極配合,每期圍墾工作都非常順利。截至今年11月,前三期嚴家灣、大灣塢、沈家的240畝圍墾全部完成,經有關部門驗收,達到優良標準,村里已將圍墾田地及時交付農戶耕種。第四期徐家塢154畝圍墾項目也通過了招投標,所有農戶的青苗結算已順利完成,預計明年8月,圍墾工程可全面完工。邱書記說:“隨著四期工程完工,屆時我村平均每戶農戶可新增耕地一畝多,總面積比征用前還多出200多畝,我們村也成了土地富有村,極大地滿足所需農戶的耕種。我們以后將充分發揮村經濟合作社作用,在生態農業規模化集聚化建設上再上一個臺階,真正讓圍墾項目成為一項惠民工程。”
如今,走進朱穴村,村道兩旁昔日的荒山已變成層層梯田,紅瓦白墻的新農居,屋后郁郁蔥蔥的冬季作物,給冬日的山村增添了盎然生機。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