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昨日是2014年元旦,元旦大家都吃了什么?昨日,記者來到長春市朝陽區湖園路綜合農貿市場,市場里四個蔬菜攤、三個肉攤、一個水產攤。為了迎元旦,水產品老板備了一萬多元的貨;蔬菜攤上,黃瓜、芹菜、韭菜登上銷售前三"寶座";肉攤上,肉餡、排骨相比于其他"同類"更受青睞。雖然走量與往日并無太大差異,但比往年的元旦銷量卻差了不少,而超市相比農貿市場,情況卻更為火爆,菜、肉、水產銷量都不錯。對于如此情況,經濟學家也進行了分析。
昨日,在幾個市場和超市,記者采訪一些市民,看看他們是如何豐富元旦餐桌的。
踏查
中老年人愛逛農貿市場
昨日天氣有點冷,雖然如此,但朝陽區湖園路綜合農貿市場三個門,從早上到傍晚,進出的人沒有間斷,以中年人和老年人居多,鮮有年輕人光顧,即便進入的年輕人也多是買一些即食性食品或水果,而都買蔬菜、肉類和水產的人卻寥寥。而中老年人則更多地流連于蔬菜、肉類和水產攤位。
張女士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在一個蔬菜攤上買了白菜、土豆、黃豆芽、油麥菜、韭菜和黃瓜,準備回家利用調料做個白菜香鍋,拍個黃瓜,再包家人最喜歡的韭菜餡餃子。
為了迎元旦,擔心貨品不夠,水產品攤老板孔慶波兩天前就備了一批貨,花了一萬多元。昨日傍晚,孔慶波在魚缸前粗略地統計著元旦的銷量,不時地還有顧客駐足,挑選水產品。"今年元旦比平時要強一點,但與往年元旦相比,差了30%左右吧!我覺得,現在逛市場的人不是太多,超市都給分流了。"孔慶波說。
昨日,肉攤附近并沒有像往年元旦一樣排起長龍。肉攤主孟女士說,相比于其他肉類,肉餡和排骨賣得相對火熱,"排骨在大家眼中是道大菜一般過節都必不可少。大家過節吃餃子的多,所以肉餡賣得也快。"孟女士說。
農貿市場上三家肉攤,銷量最好的都是肉餡和排骨。
相對于肉類和水產,蔬菜攤周圍的人要多一些。徐女士和愛人杜先生就經營著一個7平方米大的蔬菜攤位,徐女士說,從元旦前一天到元旦當天,黃瓜是賣得最好的,其次是芹菜,韭菜第三。在走訪其他三個蔬菜攤時銷售情況與徐女士家相差無幾。
"過節,一般居民的首選都會是包餃子,而吃餃子有涼菜也是人們的普遍選擇,所以黃瓜、芹菜、韭菜排上了前三。"徐女士說。
現象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