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福建省連江縣海帶美名遠揚,擁有良種海帶苗種生產能力超過15萬大片,養殖規模4萬多畝,加工企業30多家。近日,連江縣成立海帶行業協會,海帶從業者們期待著從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壯大海帶產業,充分挖掘這份來自大海的寶藏。
老一輩的養殖者告訴筆者,我國的海帶在解放前基本依靠采摘野生海帶,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1956年10月,福建省水產部門引進山東青島海帶苗,在連江縣筱埕鎮長澳海區用筏式試養成功,成為福建海帶南移試養最早的縣。1975年海帶度夏苗培育成功,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圓滿結束了北苗南調的歷史。
“經過50多年的養殖實踐,如今我們在海帶育苗、養殖、加工各方面都取得突破,也帶動了一方百姓致富。”談起海帶產業,連江縣海帶協會會長陳伯如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來,連江縣不斷培育海帶新品種,改進養殖設施,探索養殖方式,研發出“連雜1號”“黃官1號”等海帶良種。目前全縣良種海帶苗種生產能力超過15萬大片,可供10萬畝海帶養殖用苗。苗種不但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韓國,為推動海帶產業向優質、高產、生態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如今,連江縣的海帶養殖正朝著由內灣向外海、由單養向輪混養、由低產向高產高效的生態養殖模式發展,已形成了4萬多畝的養殖規模。
海帶養殖的發展更帶動了精深加工業的興起。目前,連江擁有海帶加工企業近40家,海帶加工產品系列有鹽漬、熟干、海帶魚丸、海帶豆腐等40多種,創立了“官塢”“現龍”“浪濤”“海民”等多個海帶產品名優品牌。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還出口到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對于未來連江海帶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海帶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是海帶養殖業的新天地,具有較高的產品附加值、較強的技術含量以及較大的市場占有率。但目前連江縣海帶精深加工花色品種還不夠,難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對此,連江縣將加大科技投入,開展海帶深層次的綜合利用研究,研制出高品質、高產值的產品;同時,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共同促進海帶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海洋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