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市農業局今年初提出了創建《5000畝出口蔬菜示范園區》的工作思路,使我市出口蔬菜的種植面積和品種不斷增加。今年黃驊市越瓜種植面積達1200畝,大根3200畝,芥菜500畝,雪里紅300畝。示范園區種植面積達5300多畝。
今年初,市農業局本著"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搞特色化農業種植"的原則,提出了創建《5000畝出口蔬菜示范園區》的工作思路,并積極為示范園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通過示范對比,提高了農民種植出口蔬菜的積極性,使我市出口蔬菜的種植面積和品種不斷增加。
我們知道了種植大根的效益要好于種植常規大田作物,那么一畝地一年在不同種植模式下產生出來的效應究竟差別有多大呢?下面我們就拿今年常郭鎮農民在兩種不同種植模式下的收入情況做一對比,給大家算一筆經濟賬:
第一種模式是:小麥+夏玉米,也就是常規大田作物模式,生長周期一年。第二種模式是:越瓜+大根,生長周期半年。
在小麥+夏玉米這種模式下:小麥、玉米每畝的種子、肥料、機耕機播機收、農藥總投入為593元。小麥、玉米每畝總收入為1538元,每畝純收入為945元。
在越瓜+大根這一種植模式下:越瓜、大根每畝的種子、肥料、機耕機播機收、農藥總投入為546元。越瓜、大根每畝的總收入2900元,每畝純收入為2354元。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種植"越瓜+大根"這一模式要比種植"小麥+夏玉米"這一種植模式每畝多收1400多元。而生長周期還縮短了一半。所以說種植出口蔬菜還是非常合算的。
2011年,常郭鎮后六十六村在黃驊市農業局的指導下,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引進資金建成了"揚天食品加工廠"直接帶動了全村175戶像鄧玉海老人這樣的農民種植出口蔬菜,產品涉及大根、芥菜、雪里紅、榨菜等。合作社負責回收產品,并為農民無償提供各種相關服務。
由于大根蘿卜種植具有生長期短,管理簡單,收益高等優點,在我市發展很快。2013年,黃驊市農業局根據我市實際情況,提出了創建5000畝出口蔬菜產業示范園區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出口蔬菜,增加農民收入。并為園區農民提供技術培訓、資金補貼、無公害管理、建立蔬菜出口檔案等一系列服務。
隨著蔬菜示范園區的不斷發展,出口蔬菜品種不斷增加,今年我市越瓜種植面積達1200畝,大根3200畝,芥菜500畝,雪里紅300畝。示范園區種植面積達5300多畝。(平文)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