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糧食應注意粗細搭配,建議每天最好吃粗糧85克以上,對預防慢性病很有好處
醫學指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
白米飯是中國南方民眾的主食,而吃飯已經形成一種文化,例如熟人碰面的第一句話往往會說“吃飯了么?”穩定無憂的工作還被稱為“鐵飯碗”。然而,白米飯吃進肚子里很快轉化為糖分,因此近年來有不少聲音稱其為“垃圾食品”。在美國哈佛大學公布的“健康飲食金字塔”中,白米飯(whiterice)赫然高居塔尖,建議“限制食用”。廣州也有營養專家提醒,成年人每頓吃兩碗飯確實過多。長年吃白米飯的“飯桶”們該何去何從?答案是:吃糧食應注意粗細搭配,建議每天最好吃粗糧85克以上。
傳言:
吃白米飯相當于吃糖?
近年來網上不乏“黑”白米飯的聲音,斥之為“垃圾食品之王”,依據是“白米飯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淀粉,而淀粉屬于糖分(碳水化合物)”,因此白米飯符合“垃圾食品”的定義:高糖、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有網友直言,一碗接一碗地吃白米飯,相當于一碗接一碗地吃糖!
原來,大米是稻谷經多重加工的產物——把稻谷的穎殼脫下、分離而形成糙米,再進行碾米去掉皮層和胚芽,還有去糠、拋光等,最后得出的產品常常被廣州人稱為“精飼料”。相對而言,沒有經過太多加工的糧食就是“全谷物”、“全麥”食品。
哈佛:
白米飯高居飲食“金字塔”塔尖
鑒于有網友在“黑”白米飯的時候提到美國哈佛大學“健康飲食金字塔”,記者查閱了發布方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的官網,上面的確把白米飯放在“金字塔”的塔尖,與紅肉、加工肉類、牛油、精制面包、意大利面、土豆、含糖飲料、糖果、鹽并列,認為應該少吃。其附帶說明指出,白米飯、白面包等精加工糧食在人體內相當于糖分,長期過量食用會導致難以控制體重,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還會令血糖飆升。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