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金堂縣趙鎮彎彎街批發市場一家主營副食的店鋪,記者發現既有正品的大白兔、徐福記,也有山寨的“小白兔”、“徐記”,包裝極其相似。店主告訴記者,商品主要銷往農村,山寨的七八塊錢一斤,正品的二十四五塊錢一斤,摻在一起賣,不容易看出來。
春節臨近,記者下鄉走訪,發現不少假冒偽劣商品藏身農村集市商店,坑蒙農村消費者。
假冒偽劣大行其道
在陜西渭南市華縣赤水鎮的一個集市上,記者看到一種名為“鄉吧佬·香佬大”的雞腿,肉已變色,封口處還有不少黑色不明物質,翻遍整個包裝袋都找不到生產日期。一個商店的旺仔小饅頭的生產日期是2012年7月18日,早就過了9個月的保質期。一種天宜園牌的綠豆沙拉膨化食品竟然是2011年8月29日生產的,過期超過一年,店主說這些商品一般都整箱批發給村里的商店。為了讓過期商品出售,商家費了不少心思,一瓶標價10元的“okly”牌玉蘭花油,生產批號被涂黑,“請于標示日期前使用”的“前”字也被涂黑。
在湖南長沙黑麋峰,前不久,11輛環衛專用車運載的重達60噸假冒偽劣產品被倒入銷毀區,進行碾壓填埋。此次銷毀商品主要是假酒、假冒休閑食品等。長沙市工商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假冒偽劣商品主要流向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的小超市和零售店。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像“娃恰恰”、“康帥傅”、“奧立奧”等山寨商品,還有過期食品、三無產品等假冒偽劣商品,在一些農村集市商店尋常可見。
農民不滿無奈接受
不少人認為,農村消費者辨別能力差、消費水平低、維權意識不強,甚至有點圖便宜“知假買假”。然而,記者走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農村消費者對集市商店里的假冒偽劣商品很不滿意,但很多時候只能無奈接受。
“去鎮里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現在路面硬化了,騎摩托車也要20多分鐘,”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赤化鎮馮家村村民嚴琴告訴記者,“有時急著用,來不及去鎮上買,知道是假的也只能將就一下?!?/p>
湖南農村的一位商店經營戶說,他都是從縣城經銷商進貨,最看重的是價格,至于“商標”、“生產日期”都不太在意,“哪樣好銷就進哪樣,有時假貨賺的差價還高些?!?/p>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