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的蔬菜光照缺乏了,站在馬路上點一下遙控器,就能夠拉起遮陽棉被,給蔬菜足夠的光照;棚里溫度高了,不用手動操作,棚膜自動開一個口通通風……
11月1日,在永寧縣望遠鎮永清村永清園區里,魏開川的菜種得非常悠閑,不必爬上爬下,也不用操心何時澆水,設置好設施溫棚微環境控制器的參數,就能夠操控噴滴灌等各種設備。
一天節約2小時
“你看看人家,牛氣得很,穿得新新的站到路上,一個遙控器就能放簾子。”農戶王慧梅羨慕地看著魏開川家的大棚說,自己放簾子要滿棚跑,一趟下來兩腳泥,穿不了個干凈衣服不說,爬上爬下還累得滿頭大汗。
王慧梅所說的遙控放簾,僅僅是智慧溫棚里的一個輔助功能。記者走進溫棚看到,墻上掛著設施溫棚微環境控制器,上面有卷簾、進風、放簾、灌溉等不同的參數,農戶們都稱之為“簡易機器人”。“引進了智慧溫棚之后,能夠根據不同的蔬菜,設定相應不同的參數,將蔬菜成長所需求的光照、水分、溫度、空氣濕度等都以數據的方式設定好,主動調控,很方便。”魏開川笑著說,自己種了十幾年地,用這么高科技的方法,以前真是想都沒有想過。
永寧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劉登彪告訴記者,按照一年8個月的管理時間來算,一棟棚一天節省2小時,一年能省40~60個勞動力,一天最少省一個勞動力,按照一天100元來算,農民可省下來4000元到6000元。站在一旁的魏開川忙接過話茬:“省下的就是掙下的,我們兩口子能忙過來不說,還輕松。”
年底覆蓋到150個大棚
“今天白天,晴間多云,偏北風3級,氣溫1~5℃,前半夜,5~10℃……”記者在永清園區里看到,一個醒目的led氣象平臺上,清晰地滾動著當天的氣象報告。園區種植戶們每天進入園區,第一件事先是看看天氣情況。劉登彪告訴記者,從前由于溫度高低不好控制,蔬菜容易出現病蟲害,現在設置好溫度后,溫棚會自動開合調溫,病蟲害減輕了,農藥使用量也隨之減少,食品安全就更加有保證了。
魏開川說,過去沒有機械化,一個棚光拉扇就得花1個小時,拉一身汗,現在刮風下雨不用人上去。
自動卷簾、自動淌水、自動控溫,大大增加了農戶的安全性。一年2個溫棚2個移動棚毛利能收入10萬元,而比起以往,這10萬元賺得可真是輕松了許多。
來源:銀川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