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江西省糧食單產382.23公斤,比上年增加4.13%;總產423.22億斤,比上年增加6.26億斤,在連續遭遇春季持續低溫陰雨、夏季嚴重澇災、歷史罕見伏秋連旱等不利條件下,江西為何能繼續保持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態勢?江西省農業廳廳長甘良淼說:“江西‘十連豐’,這得益于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和具體做法,得益于全省上下的同心協力和全省農口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
10年間,江西省通過政策扶持、科技示范、服務建設,開辟了一條糧食高產的新航線。
啟航鋪路——
政策扶持帶動農民積極性
江西省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從未間斷過向國家提供商品糧源,江西省以約占全國2.3%的耕地,生產了約占全國3.6%的糧食,這些成績的取得,最主要的就是靠政策的鼓勵、帶動和扶持。
近年來,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力度越來越大。2013年3月10日前,江西省已將共計41.3億元的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全部撥付到戶。余江縣農業局糧油站站長吳錦平說:“良種補貼、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全算在一起的話,農民每畝地可以享受國家補貼94元錢,不但補貼金額比2012年有所提高,而且補貼方式也越來越透明合理。”
2013年,江西省出現了歷史罕見的伏秋連旱,絕大多數縣市都出現了持續高溫干旱。面對旱情,江西省農業廳副廳長馬巖波親自帶隊到余江縣受災最嚴重的中童鎮、錦江鎮和潢溪鎮3個鄉鎮指導抗旱。在農業廳的爭取下,省級財政對新增離心泵、潛水泵等設備每臺補貼500元~700元,并加大了抗旱設施維修和新增抗旱設備的投入。據統計,全省投入抗旱資金達6.9億元。
此外,每畝200元的水稻種植保險也給糧食減產的農民“兜住底”。據了解,這種保險,每畝保費12元,其中國家補貼8.4元。
除了種糧有補貼,農民在賣糧時也可以享受到國家最低收購價的保護。2013年,國家分別將早秈稻、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在2012年的基礎上每百斤提高了12元和10元。
推波助瀾——
科技示范突破生產最難關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農業生產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江西省針對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不斷推出相應的技術措施,提高了糧食生產科技含量。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