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6點,蔬菜直通車從通州區漷縣鎮草廠村滿載出發,半小時后,將擺進通州城區的5家便民菜店。由通州區農委牽頭,經管站、社區、農民合作社多方聯手的“社區小菜園”,讓居民吃上新鮮的本地菜。
基地蔬菜直供社區
6點半不到,蔬菜車開進了玉橋街道葛布店北里小區。7點多,天還沒完全亮,就有居民迫不及待進來采購了。
“小伙子,這草莓是西集的還是漷縣的?”劉阿姨舉起一個5厘米長的草莓,用手捏一下,立馬被擠出了紅汁。
“這是漷縣的,25塊錢一斤!”售貨員小郎邊整理貨箱邊應道。
“不錯,一看就是新鮮的,我給孩子買2斤?!眲⒁套屑毜靥袅似饋?。挑完草莓,劉阿姨還買了3根黃瓜,1棵菜花等,“就近買菜,還便宜!”
通州區經管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社區小菜園”就是由區農委牽頭,區經管站與區社會辦合作,具體負責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社區之間形成對接,蔬菜直供社區的一種經營模式。簡單說來,蔬菜基地猶如居民的“小菜園”,每天給社區提供放心菜。
“最開始是為了解決通州棚戶區拆遷后,周邊小區的買菜難題。”原來,通州棚戶區拆遷后,一些菜市場、菜店也隨之消失。附近小區居民買菜不得不騎車到八里橋等大型批發市場買菜。同時一些小商販看準了這個商機,將攤子擺在了社區門口。如此一來,小區周邊的環境衛生質量下降不說,更是給城市管理帶來了難題。而地處京郊的通州,又有大面積的蔬菜種植基地,農民也為找銷路發愁。
去年年底,長期和農村接觸的區經管站,效法“蔬菜大篷車”的做法,協調有條件的社區辦起了便民菜店,銷售“土生土長”的本地菜。截至目前,全區共開設了5家便民菜店、7輛蔬菜大棚車,涵蓋了玉橋、北苑、新華、中倉等街道辦事處。便民菜店除供應日常蔬菜外,還提供草莓等水果,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居民買菜難題。城區外,永樂店、漷縣和張家灣鎮的1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則負責每天提供優質的新鮮蔬菜。
又多了個銷路
這邊居民吃上了新鮮的本地菜,而在通州區東南部的永樂店、張家灣和漷縣三鄉鎮,依靠“社區小菜園”這一渠道,菜農也嘗到了甜頭。
來源:北京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