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利”解決“大民生”,隨著自治區治區第三批定居興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的哈巴河縣東塔勒德水庫下閘蓄水并發揮效益,哈巴河縣數萬畝荒漠得以灌溉改善為良田草場,同時,農牧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有了質的飛躍。
哈巴河縣加依勒瑪鄉塔勒德村,四面山丘環繞,以往因為地勢較高又常年缺水,村里的耕地根本無法得以灌溉,村民們一年四季只能靠放牧為生。今年62歲的熱瑪扎尼是塔勒德村老牧民,說起四十多年來的游牧生活,半輩子的風餐露宿,老人心里雖是百感交加,卻也無可奈何。熱瑪扎尼告訴筆者,“過去主要是沒水,種不了地,飼草也長的不好,家家戶戶只能靠四處轉場放牧,養些牛羊換點錢。不過慶幸的是,過去的游牧生活在這兩年終于結束了。”
2012年9月27日,總投資5200多萬元東塔勒德水庫正式下閘蓄水并投入使用,可控制灌溉面積1.6萬畝,其中新增灌溉飼草料地1.32萬畝,置換天然草場17.6萬畝。處在水庫以北4公里的塔勒德村264戶村民以往用水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水庫配套建設的定居房和新開發的五千畝飼草料地,也讓村民們更加安心的扎根下來。
“現在水庫建好了,水夠用,我也分到了45畝地,去年我種了些油葵,有兩萬多塊錢收入,而且我去年打的草也足夠牲畜吃了,再也不用轉場了。”熱瑪扎尼說。
現如今,和熱瑪扎尼一樣,村里264戶村民都得益于定居興牧水利工程,從過去分散游牧變為集中定居,春耕秋收冬育肥,村民們的生產方式在改變,收入在不斷提高,生活也在一步步的邁向小康。塔勒德村村委員米達力說,“有了水庫,老百姓都定居下來了,大家夏天種地、冬天育肥牛羊,收入比沒定居前,每家多增收了一兩萬元,日子都越過越好。”
來源:新疆興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