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機構野生動物危機(wildlife risk)披露:在溫州樂清市蒲岐鎮,目前存在國內規模最大的鯊魚屠宰場,年屠鯊量約超過600條。而這些鯊魚中包括受國際cites協議保護物種。
野生動物危機創辦人alex hofford和paul hilton在其撰寫的專項調查報告中稱,從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這家機構對溫州樂清蒲岐鎮的鯊魚加工產業進行了持續性調查。“在過去三年,我們共到過蒲岐3次,每次目睹到的(鯊魚)宰殺規模都讓我們目瞪口呆。”alex hofford稱,通過調查他們發現:蒲岐鎮一間名為“中國溫州樂清市海洋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廠,每年至少屠殺600多條鯊魚。鯊魚魚鰭、皮、胃、肝臟等,均被工廠加工成各種制品,最終售往廣東及海外市場。
同時,調查人員每次前往蒲圻加工廠調查時,都會抽取魚油樣本進行dna測試,以確認該產品是否產自瀕危物種。經美國佛羅里達州蓋伊哈維研究所和另一家海外科研機構鑒定,確定蒲岐加工廠內所屠宰鯊魚有受國際公約cites附錄‖保護的姥鯊和大白鯊。“為何這些屬于深海,從未對人類構成任何傷害的生物,會遭到這樣工業式大規模屠殺,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野生動物危機因此呼吁終止相關貿易,“否則這些物種將被迫走上滅絕之路”。該機構認為,未來以休閑潛水為主的鯊魚旅游業,將是比屠宰加工業更有發展潛力的替代產業。
對此,樂清市海洋與漁業部門回應稱,蒲岐鯊魚加工產業是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許可的,主要是針對國內鯊魚進行深加工,并不直接屠鯊,所收購鯊魚也多來自山東、福建等沿海港口,以及東南亞、歐美地區,近些年該地鯊魚加工業已日趨衰落。
據溫州晚報報道:
業內稱“蒲岐鯊魚加工工藝已經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岐鯊魚加工工藝已經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在傳承這項技藝的同時,也要學習和利用先進技術。”當地某海產公司經理王海豐說,他和同行到日本學習鯊魚加工技術,目的是提升這項傳統工藝,讓這項手藝朝著精加工方向發展,比如用鯊魚肝提煉出魚肝油,用鯊魚皮做成時裝皮,用鯊魚骨做成工藝品。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