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晚上9點過,網友“raynvon”忍不住在網上發帖吐槽,說自己和朋友晚上在江北一飯店吃飯,卻遭遇了奇葩菜品。一盤鐵板牛柳端上桌,卻只見大蔥不見牛柳。而另外幾盤菜品,似乎也讓網友很不滿意。
辣子雞只見辣子不見雞
帖子里,網友介紹了三道菜,第一道鐵板牛柳。網友吐槽,“大廚,這分明是一盤大蔥好不好,牛柳在哪里?”
我們從網友附上的圖片看,更像是一盤冒著油的大蔥周圍,零星點綴著三四片牛柳。
第二道菜辣子雞丁。網友說:“大廚大廚,我點的是辣子雞丁好不好?怎么變成了油炒海椒了呢?雞丁在哪里啊?”
同樣,我們睜大雙眼盯著帖子附的圖片仔細找,還是能發現四五小塊雞丁,但不得不說有點難度。
第三道炒菠菜,網友很高興,忍不住說:“還是要表揚下,這次終于看到菠菜了!”“不過不對也,大廚,我點的是正餐也,炒菠菜來的,怎么變成兒童餐了,是您菜品太少還是盤子太大了啊?”
鐵板牛柳里 牛肉4兩
直到昨天晚上,我們沒能聯系上發帖的網友,但從金滿庭飯店一位姓卿的主管處了解到,18日晚上確實有這么一件事。網友一共點了4道菜(鐵板牛柳、辣子雞丁、松子魚、菠菜,最后辣子雞丁沒有收錢。)
卿主管表示,當時顧客對菜品表示不滿意,他們也趕緊上前了解、解釋,并表示可以換一份。“但其實另外做一份,也是這樣,因為每份菜品都有它的出品標準。鐵板牛柳,58元一份,主料牛肉配的是4兩,蔥大約是2兩。辣子雞丁,42元,雞丁是4兩,辣子不太好計算;菠菜,32元一份,分量在半斤以上。松子魚,98元,是鱸魚,一般在1.2斤左右。”
卿主管表示,餐廳從去年國慶節開張以來,還沒有顧客反映過菜品太少的問題,如果有投訴,他們也會立即給廚房反映,會視情況調整。
目前沒有相應的主管部門
如果顧客點了一道菜,認為菜品與菜價相差太遠,有沒有投訴的地方呢?
我們首先撥打了12315咨詢,話務員表示這類問題他們無法處理,建議撥打物價局的電話。隨后,又撥打了12358咨詢,話務員表示這不屬于物價部門監管的范圍。最后,撥打了12365,話務員表示不屬于管理范圍。
前年出臺《渝菜標準體系》
12道菜有了標準
一位從事了餐飲行業30年的劉先生說,“一份菜,去掉原材料的費用稱為毛利,根據大、中、小餐館,各自追求的毛利大約是在50%、40%以及30%。這也是根據各個餐廳所需要支付的門面費、人工費等等進行核算。”張先生表示,雖然沒有相應的規范,但他了解的行業內普遍遵守的原則是,主料的價格要占到原材料費用的60%。例如一份炒肉絲40元,毛利50%,那么就有20元是用作原材料的費用,那么在這20元中,要有60%也就是12元的費用是肉絲的量,20%也就是4元用作輔料,剩下的4元用作調料。
我們又撥打了重慶市飲食行業協會的電話,一位張先生說,目前并沒有相應的規范,對每一道菜的主料與輔料的比例應該進行規定。但在2012年8月,由重慶市商委牽頭編制的《渝菜標準體系》、《渝菜術語和定義》及首批12個渝菜烹飪技術規范,通過國家標準委審核備案,并正式發布,是全國第二個通過國家標準委備案的地方菜標準體系。
這12道菜分別是:回鍋肉、口袋豆腐、毛血旺、辣子雞、魚香大蝦、雞豆花、家常海參、渝味鹿筋、干燒江團、樟香鴨子、陳皮兔丁、清燉牛尾湯。
市商委有關負責人稱,渝菜標準只是推薦性標準,而不是強制性標準。推行渝菜標準化,并不排斥菜品個性化,而是用渝菜標準把渝菜中共性的內容記錄下來,使其不致失傳,在遵守共性標準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揚個性。
江蘇、湖南已出臺《餐飲計量規范》
2005年9月1日《江蘇省餐飲計量規范》正式實施,這是全國第一個餐飲業計量規范,12月20日進入了強制性執行。根據《江蘇省餐飲計量規范》,菜單上除了標明菜點、飲料或食品名稱外,還應當標明主要原料的凈含量。標注大、中、小(份)的,也應當同時標注凈含量。
2010年湖南實施《餐飲計量規范》地方標準。《餐飲計量規范》對餐飲行業計量標注、計量器具、計量結算等內容進行了強制性規定,如要求餐飲經營者建立動態定量表,菜點和飲品不能只籠統標注“大、中、小份”,必須額外標明凈含量。
一起來看看這些菜都是怎么搭配的
很多人看了網友發的帖子,不禁說起自己的經歷。
“現在很多菜都是輔菜比主菜多,特別是一些大排檔,端上來一盤泡椒黃喉,只見一個個大紅椒,要吃黃喉就像挖寶藏一樣,在里面找。”市民陳先生說。
“火鍋店里,一份毛肚二三十塊,可端上來只有幾片。”市民王先生說。
……
昨天,我們走訪了一些餐廳,看看這些菜品都是怎么搭配的。
一份菜怎么搭,餐館這么說
芙蓉兔片主料輔料2:3
在科園四路一家經營了三年多的餐廳墻壁上,寫著幾道主推菜品的價格。蘭老板說,芙蓉兔片38元一份,里面兔肉去皮去骨之后,有3兩,輔料是一些絲瓜、木耳,主料與輔料的比例大約是2:3。饞嘴牛蛙48元,去皮、去內臟之后,大約有半斤牛蛙,輔料是絲瓜,主料與輔料的比例約是2:3。椒麻魚片,38元,魚片有4兩,輔料是平菇或者金針菇,這道菜的輔料會少一點,主料與輔料的比例約是2:1。
在白鶴路一家家常菜館,我們點了一份火爆腰花,當服務員端上桌時,光從外觀看,只看到3片腰花,其余全是大紅辣椒。通過仔細翻找,最終找到了23片腰花。
熟肉顯得緊實,配菜易“發泡”
沙坪壩渝碚路紅豆飯店的周女士負責埋單結賬,她說,辣子雞丁里配菜只有辣椒,沒有其它的配菜,在辣椒和雞肉丁擺在一起后,肉炒熟后,顯得緊實,辣椒會“發泡”,所以有時看起來顯得辣椒比較多。至于店里的做法上,如果顧客想要有配菜的可以選擇宮保雞丁或者黃瓜雞丁,這兩種可以加花生米和黃瓜。對于配菜及用量是否有客人反映,周女士稱:“一般的餐館都是那個份量,一盤裝,多了我們也不行,雞都要十幾塊一斤。要是肉太多了,餐館畢竟要盈利,也說不過去。”
按盤子分量裝,肉明顯多于辣椒
沙坪壩渝碚路泡椒園的服務員李大姐表示,店里辣子雞丁、尖椒兔等菜式的配菜用量都是由廚師自己掌握,從沒聽說有啥統一的標準。她稱自家店里的用菜份量都很足,菜都會裝滿成一大盤一大盤的,“按著盤子分量來裝”,沒有收到顧客對于份量不足的投訴。
記者詢問期間,正好有位客人點的辣子雞丁炒好了。李大姐從廚房端出并向記者展示起來。我們看到,金黃色的雞丁上覆蓋著一層一段一段的干辣椒,肉在辣椒下面藏著,看上去雞肉應該是辣椒的3倍多用量。
渝北付師傅:
搭配比例是師傅按經驗留下來的
渝北區大竹林派出所附近的弓雖昌燜燒雞廚師付師傅說,他店里有規定,不過是師傅留下來的。“根據很多人吃過之后,總結出來的經驗。”
廚師付師傅以店里的土雞作例子:四斤半的土雞,仔姜半斤,方竹筍三兩,香菇二兩,大蔥二兩,紅美人椒二兩,花椒二錢。還有其他的作料。“為啥仔姜半斤而不是一斤?仔姜主要是出香味,多了沒必要,浪費食材,少了味道不足。”
付師傅介紹,這份菜會根據客人的口味來調,比如客人想麻一點,可能花椒會多一點。至于如何才是最香最可口,每個人口味不一樣,搭配的比例也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眾口難調”。
“具體做這道菜,沒有具體的菜譜。有的話,也是師傅說的,沒有紙質的規定。”他介紹,具體的比例沒有,味道的好壞跟廚師的做法、火候等都有關系,“千人可做千食”。
沙坪壩胡師傅:
一盤辣子雞干辣椒約2兩多一點
沙坪壩渝碚路胡師傅是老麻飯莊的廚師,胡師傅說,他自己做菜是有配菜比例的。“辣子雞的雞肉是要帶骨的,這是標準,除了辣椒為配菜,沒有其它的配菜,炒一盤辣子雞加入的干辣椒量大約是2兩多一點。”
這個大概的數量,有時候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可能多一點,也可能少一點,“差不多就行”,因為炒菜時,尤其是大廚時,哪里會那么斤斤計較非要弄得標標準準。他稱很少有客人反映菜多肉少的問題,有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自己在做菜的時候沒有注意導致分量偏少了點。
冉家壩楊師傅:一份辣子雞,4兩雞肉
冉家壩輕軌站附近的重慶燒白哥店,店里楊師傅也是拿辣子雞為例。
楊師傅笑稱:“辣子雞,辣椒里找雞肉,雞肉來襯托辣椒噻!這就是它的獨特之處。”
楊師傅說,從來沒有聽說有做菜的統一標準。他們做這道菜的時候,按照體積來算,一份里面干辣椒和雞肉的體積之比為1.5比1。“辣椒高溫超過之后,是‘泡貨’,肉越炒越緊實,所以會有一定的視覺誤差。現在雞肉市場零售價是9元每斤,干辣椒也在每斤8元左右。普通一份辣子雞,我們會給4兩雞肉。”
“重慶有些菜,配菜分量多一些也是有原因的,比如這道菜,干辣椒量少了,辣味出不來,整道菜就缺少它‘名副其實’的意義;辣椒太多,又顯得肉太少,顧客又會不滿意。實際中,廚師做菜都是憑多年來的經驗。”
大家說:辣子雞只見辣子不見雞,要在輔料中去找主料,吃火鍋一份毛肚只有幾片,或者主菜分量很旺實。
來源:本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