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餐飲行業工資福利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由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等機構聯合下發。作為餐飲行業首個年度性工資福利指導意見,它的出臺為全國餐飲行業工資集體協商提供更加準確、及時的指導和服務,將影響2200萬餐飲行業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
新聞解讀
五項內容列入協商重點
《指導意見》明確了指導今年工資集體協商的五項重點內容,即協商行業工資支付的最低標準、協商固定工資增長幅度、協商工資福利制度和結構、協商建立健全常態培訓制度和協商應對企業經營困難,并提出了確定行業工資水平最低標準、餐飲行業工資增長基準線的建議方法以及工資增長合理幅度的原則與程序等。
《指導意見》指出,2014年,餐飲行業可根據本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力市場價格、員工基本生活支出,并結合企業缺工情況、企業承受能力等因素,按崗位類別、技能水平進行協商并確定最低標準。協商后的最低工資水平不得低于當地政府發布的最低工資標準。此外,可根據行業景氣程度等整體形勢以及人員供求、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情況等,確定不同崗位、等級員工的工資增長幅度。工資增幅應是企業人均水平的增幅,而非企業工資總額增幅。
《指導意見》強調,要把行業協商作為餐業行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主要形式,逐步規范協商程序,保證工資集體協商的公平合理,并通過廣泛宣傳,不斷擴大工資集體協商的知曉度和參與度。
專家觀點
職工企業有望雙贏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一振奮人心的目標該如何實現?怎樣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中國烹飪協會會長蘇秋成認為,餐飲業首個工資福利指導意見的出臺,無疑是對“美麗中國”概念的有力詮釋。它將增加餐飲行業就業吸引力,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有助于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