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靖梅林鎮璞山村公路旁近60畝的帶狀農田里,冒出了當地村民以前從未見過的簇簇新苗。“這種的是什么啊?”“種這個能賺錢嗎?”在村民的疑惑聲中,他們并不知道,這個長年以水稻、茶葉種植為主的小山村,已成為漳州市太子參種植面積最大的基地。
“去年11月種下了4000多斤種苗,今年端午節前后就能收成,預計年產量可達10噸干品。”該太子參種植基地的主人陳金章信心滿滿。他的自信可不是空穴來風。在決心發展太子參產業前,陳金章已實地走訪了福建、貴州、江蘇等各省的太子參盛產區,還特地從“中國太子參之鄉”寧德柘榮縣“挖”到一名種植太子參多年的專業人員,在后續管理中負責技術指導。
“太子參又叫孩兒參,屬滋補類中藥。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癥。”陳金章介紹說,太子參雖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對氣候、土地、海拔等條件要求較高,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寒怕高溫,適合種在海拔400-600米之間的地區。璞山村海拔在440米左右,且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正是太子參的最佳種植區。
今年43歲的陳金章,是南靖龍山鎮人,與農業打交道已有20多年。他原本在龍山種植了大片麻竹筍,已取得常年穩定的經濟效益。2010年,在朋友偶然的介紹下,他認識了柘榮縣一名太子參種植戶,就開始對這種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的中藥材產生了興趣。
2012年,他四處找地,經過層層試驗、比較,最終選定在璞山村試種一畝太子參。沒想到隔年產出的太子參色澤晶黃、肉質肥厚、塊根肥大,有效成分高,收獲干品達340斤,讓陳金章欣喜不已。要知道,在其他太子參種植區,一畝地一般只能收獲250斤干品。
去年,嘗到甜頭的陳金章篤定投資了近100萬元在璞山村建立起太子參種植基地,所施肥料均為生態肥、有機肥。由于當地氣候溫和,管護得當,他種出來的太子參成長度比其他種植區快了約一個月,很有優勢占得市場先機。據了解,收成后的太子參需經過清洗、烘干、分級、挑選雜質后才能流向市場,一級干品收購價達到每斤70元,可保存3年到5年。
產出的太子參將如何銷售、銷往何方?陳金章心里早已打好了“小算盤”。
“璞山村位于南靖土樓景區,接下來,我想把這種生態經濟與土樓旅游對接起來,通過進一步包裝、宣傳打出品牌,讓太子參化身景區的一張名片,成為游客挑選伴手禮的不二之選。”陳金章高興地說,通過考察,他發現梅林、書洋兩個鎮都很適合種植太子參,一些閑置土地完全可以利用起來擴大規模。今年2月,他著手成立了金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中藥材為生產方向,并建立起公司網站擴大銷售渠道,目前,已經有山西、東北幾家醫藥公司在跟他接洽收購事宜。
來源:漳州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