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食品安全經過多年的發展整體上是進步的,但為什么現在很多老百姓還很質疑,我覺得是信息的不對稱所造成的一種恐慌,或者說是科學普及的工作沒有做到位而造成的一種心理上的恐慌。”3月8日,在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承辦的“兩會議食廳——2014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食品安全懇談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邵薇如是說。
誠如斯言。從輿情的角度來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很多都源自“無知”。中國經濟網食品安全輿情研究所進行的多次民調也顯示,“無知者有畏,有知者無畏”成為了當前公眾對我國食品安全水平認知的一大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唯有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輿論環境,才會使公眾由“無知”到“有知”,從“有畏”到“無畏”。
2014年2月,有關賽百味“鞋底面包”的新聞刮起了食品添加劑的又一陣“颶風”,這次事件使廣大的消費者又認識了一種食品添加劑:偶氮甲酰胺。賽百味不是第一家因為食品添加劑而被卷入媒體風波的企業,預計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事件的起源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vanihari是foodbabe.com網站的創始人,因曾遭受嚴重的健康問題,而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并將自己所信奉的食品知識通過網站進行宣傳。她在2014年2月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早在2012年,她曾就相關問題對賽百味提出過質疑,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于是她制作了一份請愿書,希望獲得網友的簽字支持,共同抵制賽百味面包中含有偶氮甲酰胺的現象。各方媒體在報道該事件時突出了請愿書中提到的“面包中的偶氮甲酰胺也用于制造瑜伽墊和鞋底等工業產品”,如此吸引讀者眼球的新聞果然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備受關注的偶氮甲酰胺究竟是什么呢?其實它是經過國際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評估,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我國國標中將偶氮甲酰胺按功能分類為面粉處理劑,并規定其在小麥粉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045g/kg,這也是jecfa經評估后給出的偶氮甲酰胺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劑量。
偶氮甲酰胺作為一種被權威機構認可的安全的食品添加劑,vanihari卻在她的請愿書中認為它仍然具有安全隱患。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