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乳奶粉保質期造假“案中案”
一罐被篡改了保質期的洋奶粉,引出的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的警惕,或許還是一場大面積的在華招商騙局。
3月15日晚,央視曝光了一樁洋奶粉丑聞。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現澳大利亞“澳妙可(oz milko)”嬰幼兒配方奶粉存在篡改產品保質期行為。問題奶粉有兩批,共52312罐,目前已發現997罐奶粉的罐底產品保質期有明顯擦拭后重新噴印的痕跡,19256罐奶粉的中文標簽與罐底的產品保質期不符。
“涉案”的主人公為澳乳食品有限公司(oz dairy foods pty ltd),后者位于澳大利亞第二城市墨爾本,是土生土長的澳大利亞當地乳企,成立至今已有30年歷史。公開資料顯示,澳乳公司在澳大利亞當地擁有三個專業化制造工廠,同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還有一個生產基地。
但澳華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海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這完全是一個騙局!澳乳對外的宣傳很多都是虛假的,他們在美國根本沒有工廠,那只是一個辦公室而已。”
江蘇明欣藥業一位前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澳乳公司的單方面違約,使得明欣藥業3000萬元的貨款至今沒有下文,以至蒙受巨額損失。
隨著調查的深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一個關系著澳乳公司、澳華集團以及眾多中國奶粉代理商的利益糾紛開始浮出水面。而此次的篡改日期也似乎正與此有關。
來自中國獨家總代理的訴訟
“我們已經把澳乳公司告到了澳大利亞高院,這是有史以來澳大利亞最大的乳制品訴訟案,索賠標的高達1.2億澳元!”時隔一年半后,陳海波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講述他與澳乳公司合作的經歷時,情緒依然激憤難平。
陳海波是澳大利亞著名華人,曾陪同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一同訪華,身兼澳大利亞澳亞國際工商會會長、澳大利亞國家教育委員會委員、澳華國際教育基金會主席數個職位。
2012年,澳乳公司找到陳海波,提出希望向澳華集團供應嬰兒配方奶粉,并承諾澳華集團作為中國地區獨家總代理,期限為15年。陳海波就此注冊了oz dairy foods trading pty ltd專門負責澳乳公司奶粉銷售業務。
然而短短幾個月后,澳乳公司就公開宣布與陳海波“分道揚鑣”。澳乳公司于2012年7月23日正式終止了和ozdairy foods trading pty ltd公司的銷售合同,并表示,ozdairy foods trading pty ltd不再是ozmilko品牌產品在中國的經銷商。 澳乳食品有限公司與陳海波之間不再有任何合同和商業關系。與此同時, 澳乳公司還表示,目前在中國沒有ozmilko品牌的獨家代理商。
對于雙方閃電“分手”的原因,陳海波表示:“那是因為澳乳公司收了我們的錢卻沒有按量發貨,我們和代理商要求退還貨款,而澳乳公司卻置若罔聞,隨后便單方面宣布終止合同。”
陳海波對澳乳公司的生產能力提出嚴重質疑,“對方說他們美國有生產基地,但是我們派人專門去查看,發現那里只有辦公樓根本不是工廠。他給我們看的視頻里,有大片的牧場和生產設備,但后來我們發現澳乳公司的生產能力與其宣傳的并不相符,很多還是請別人做的代工。”
“這就解釋了澳乳公司為什么不能給我們供貨,因為他們收了太多中國奶粉商的錢,產能卻根本跟不上。所以3個月內我們就鬧翻了。”
2012年7月后,澳華集團聘請了澳大利亞林肯律師行、摩根律師行和英皇律師等三大律師行組成的律師團對澳乳公司發起訴訟。今年內有望完成一審判決。
澳乳的招商騙局
2012年初,剛與澳乳公司達成協議的澳華集團為拓展炙手可熱的中國市場,在中國商務部的推薦下,找到了江蘇明欣藥業,后者在國內具有較為完備的倉儲體系和分銷能力。
“明欣藥業是我們在中國最大的客戶,也是這次騙局中損失最慘的一家代理商。”陳海波告訴記者。
2012年3月,明欣藥業與澳華集團聯合江蘇泰州市人民政府、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府,在泰州姜堰區搞了場聲勢浩大的簽約儀式。雙方宣布將在泰州姜堰為澳乳公司的ozmilko品牌建設中國區運營總部。
出席該活動的墨爾本市副市長卡爾在當時表示,澳乳公司有計劃在該項目上投資5億元,并在姜堰鎮打造墨爾本·姜堰奶制品產業園。
但4個月后,該總部項目流產。而陳海波稱:“包括政府在內,所有人都是受害者,當時澳乳公司甚至還沒有向明欣藥業進行供貨。”
明欣藥業的前管理層人士說,公司曾對ozmilko奶粉項目寄予厚望,并在北京、大連、江蘇、廣州、湖北都在做市場,做商超,甚至還在中央電視臺投拍了廣告片。
“但后來網上鋪天蓋地的出現了ozmilko的奶粉,明欣藥業下面的分銷商就質疑了,怎么你說你是總代理商,其他地方還有貨,而且價格還比你的低?”
當時,ozmilko在國內的名稱被譯為“美澳勵”,后來北京的經銷商又譯為“澳妙可”并注冊了商標。ozmilko在中國的代理和分銷路徑變得極為混亂,而陳海波認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指向澳乳公司。“澳乳先讓我們付50%,然后說全額付清就給你多點折扣,我們當時也要得急,于是就全付了,結果找不到人了。后來發現,澳乳繞開我們和明欣藥業去接洽了其他中國代理商。”
明欣藥業前管理層人士說:“公司總共打了3000萬的貨款,訂了10個集裝箱,只到貨3箱,剩余的貨款至今還沒要回來。”
據澳華集團統計,目前國內已有20多家代理商遭此“招商騙局”,范圍涉及上海、江西、江蘇多地。
“有一家江西代理商曾到澳大利亞來找過我,也找過澳乳公司,他們也是付了錢但是沒拿到貨,并揚言要起訴對方,后來澳乳公司被逼得緊便答應塞一批貨給江西的代理商沖賬,這批貨正是澳妙可。”陳海波說。
3月17日,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一位官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次“澳妙可”發現篡改日期的舉報正是來自江西經銷商。
陳海波認為,這極有可能是澳乳公司產能不足后用過期商品敷衍代理商的一種最合理的解釋。
“但是國內依然有大量的奶粉代理商在聯系澳乳公司,不得不承認澳乳每年在中國的招商工作確實富有成效,我曾經在上海遇到過澳乳公司的招商會,幾個老外在他們的食品展區,國內代理商依然愿意找他們訂貨。”陳海波說。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