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的“3·15”晚會,孩子們常用的橡皮擦和修正液都被列入黑名單——質量不好的橡皮擦和修正液中含有有毒物質,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
修正液,1951年由美國人貝蒂·奈史密斯·格萊姆發明,白色不透明的液體,涂在紙上遮蓋錯字,干掉后可在上面重新書寫。雖然近幾年屢屢曝出成份有毒,但仍未淡出孩子們的生活,在很長時間內,甚至成為“保持卷面整潔”的“功臣”。
現在,修正液還是孩子們筆袋里的常客嗎?我們進行了一番調查。
調查
受調查者中
六成孩子使用過修正液修正帶
昨天,我們在杭城40多位中小學生和近20位家長中進行了一個小型調查。
一到三年級的小學生,基本用鉛筆,寫錯字了用橡皮擦。四年級起用上鋼筆、水筆,不少人的筆袋里就有了一位新伙伴——修正液、修正帶。
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孩子使用過修正液、修正帶,以修正帶居多。
“三四年前還有學生用修正液,但現在基本都是修正帶了。”一位任教十多年的小學老師回憶。修正液的氣味濃,毒素多,幾乎每年都被曝光是主要的原因。
這個趨勢,在學校附近的文具店也得到了印證。我們走訪了三家文具店,“修正”產品幾乎是修正帶的天下,只有兩家各有幾瓶積灰的修正液。文具店老板說,這兩年,修正液少有人來問,一個月也賣不出幾瓶,修正帶的生意很好,經常有家長小孩幾盒幾盒地買。一個小文具店里,修正帶就有不同規格、包裝、廠家等近20種,單只價格從3到6元不等。
我們“早報學堂”的微信平臺,收到的掃描文件作文投稿,有不少修正帶的身影。
雖然調查中有65%的孩子表示修正帶、修正液不好用,但仍有近30%的孩子會經常使用。
家長高女士說,兒子四年級,修正帶用得很頻繁,一買就十多個,又容易丟,經常用一半就丟了,同學之間再互相蹭著用。
“孩子很粗心,作業老是要改,大概是覺得劃掉看上去太亂,就用修正帶,什么作業都用。”她說,經常叮囑孩子要少用點,一個是不健康,另一個,涂涂改改肯定影響學習效率,而且,“本子上一塊一塊的很討厭”。
家長王女士覺得,孩子的修改過程其實體現了思考的過程,“為了強化書面干凈,整齊劃一,就把孩子思考過程扼殺?”
用不用“修正”產品
和老師理念有一定關系
來源:今日早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