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我國藥品實體銷售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售賣假藥有向互聯網蔓延的趨勢。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鏟除網上售賣假藥的毒瘤,需要在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的同時,普及藥品安全以及辨別藥品真偽的科普知識。
廣告是虛假藥品的推手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藥品成為網購中新興的一大類產品。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網上藥品銷售額達16億元,是2011年的4倍。
網絡給消費者帶來便捷消費的同時,也給虛假醫藥信息發布和假劣藥品銷售提供了空間。近年來,不法分子把視線轉向更為隱蔽的互聯網,網上虛擬市場非法售藥問題變得日益突出。
為打擊網絡制售假藥,公安部于2013年6月部署各地成立專項行動組,先后組織各涉案地公安機關開展了3次集中收網行動。
在專項行動中,全國29個省區市公安機關共打掉非法經營藥品、制售假藥的犯罪團伙400多個,關停違法網站、網店140多家,抓獲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繳獲假冒的“易瑞沙”“心腦康”“保嬰丹”“柴胡口服液”等藥品3億余粒(片、支),涉案價值達22億余元。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網上銷售的假藥多由淀粉和過期、變質原料制成,且大量添加禁用、鎮靜、致幻或有毒有害成分,直接威脅生命健康。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網上售藥過程中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利用網絡銷售假藥;二是未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資質,非法從事藥品銷售;三是具有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或藥品交易資質,但發布虛假藥品信息或違法銷售藥品欺騙公眾。
虛假藥品廣告是網上售賣假藥的推手。目前,許多不法商家會打著“祖傳秘方”“國外神藥”等幌子,借助微博、微信、qq、bbs等社交工具發布虛假廣告,通過廣告中的鏈接將消費者引到網店中,然后精心設計幾十條甚至上百條好評,誘使消費者上當受騙。
上述負責人介紹,只有取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才有資格在網上銷售藥品。目前,取得這項資格的網上正規藥店有162家。合法網站都會在網站顯著位置標示出證書編號。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