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的截圖。
昨晚,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3·15特別節目中,就溫州家庭作坊生產的水龍頭做了調查。報道中說,經檢測,溫州家庭作坊生產的水龍頭,鋅含量超出國家標準10倍,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81倍。在廢舊電器中拆除的銅,連帶諸多不能確定的金屬,經過粗糙的加工,便進入了千家萬戶。
水龍頭中超標的鉛危害大
據央視報道,在我市龍灣區海城水暖潔具市場,有上百家商戶都在銷售號稱“新合金”的水龍頭,且多數商戶都有工廠,經營著自主品牌,外觀、材質差別都不大,僅在價格上有所區別。如果采購量大,價格可以更低。這里還銷售“銅質”水龍頭。
專業人士介紹,一般而言水龍頭的主要材料應為黃銅hpb59,即銅含量要達到59%左右,此外鋅含量為40%、其他金屬(包括少量鉛)含量為1%。但經調查,此處銷售的“新合金”水龍頭或“銅質”水龍頭,銅含量都遠達不到這一標準。
為什么不賣以黃銅hpb59為主要材質的水龍頭?一名銷售人員透露,這主要是當地的“價格戰”所致,大多廠家都選擇降低黃銅含量,增加鋅、鉛等金屬的比例。而鉛是一種重金屬元素,人體內的含量一旦超標,會危害神經、造血、消化等系統,對兒童、孕婦的危害尤其大。
“從成本來看,材質不同,價格差三四倍。因此就算你的(含黃銅hpb59的水龍頭)訂單再大,我們也不會接單。”當暗訪記者要求工廠生產符合標準的水龍頭,對方卻因為正規產品的成本太高而不愿接單。
廠里許多工人在工作過程中都得了病
在龍灣區某家庭式的水龍頭生產廠房里,記者發現一樓主要負責生產原件和拋光,二樓組裝。企業負責人介紹,這一帶的生產模式大多都是“自產一部分原件,其他以組裝別家的為主”。同時,這些產品沒有任何廠家信息。對此該負責人稱“不用打標志,只要顧客愿意,可以根據對方的需要隨意打”,但用什么材質,對方卻不愿透露。
來源:溫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