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張杰將杭州臨安一座“茶山”移了過來,把山上的土鋪在了金山楓涇鎮400余畝的農田里……現在種植在這些土里的茶樹成功地冒出了新芽,下月底預計就可以試采首批上海本地產茶葉了。
據介紹,兩年后該茶園將能大規模出產上海本地茶葉,屆時市民可到茶園自己采摘茶葉,工作人員現場炒制,讓市民喝到貨真價實的本地新茶。
首批本地茶下月試采
前日,記者來到了與浙江平湖新棣鎮毗鄰的金山楓涇鎮下坊村茶葉基地。一眼望不到頭的農田里種滿了30厘米高的茶苗。記者低下頭一看,茶樹上已經冒出了新芽。“到4月底,就能嘗試著收獲首批茶葉了。”上海麗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杰有些興奮地說。他抓住在微風中搖曳的一棵茶苗告訴記者,在這片400多畝地里的80多萬株茶樹中,種植了16個品種的茶,絕大多數是大紅袍,也有少量的金駿眉、安吉白茶和西湖龍井。
“后年你再來時,茶苗估計會長到60多厘米左右,可正常采摘了。”張杰說,今年茶園只能少量產出約2000斤茶葉,2015年產量也不會高,到了2016年就可以大規模產茶了。那時候這塊農田將是茶香漫野的茶園風光,畝產可達100斤干茶,市民可品嘗到上海本地生產的茶葉。
上海土壤不太適合種茶
農田里種茶,對上海來說是一件新鮮事。張杰介紹,目前上海只有松江的佘山種有15畝左右龍井茶,但數量太少,喝到的人很少。張杰從2010年開始通過對浦東、青浦、松江等地的實地考察,最后選定遠離工業區、可連片種植的金山下坊村作為種植基地。
茶一般生長在山上,處于平原地帶的上海是否適合種植茶葉呢?茶葉專業出身的張杰說道,從緯度上來說,和上海同緯度的很多地區都產茶葉。上海的氣候條件溫暖適宜,水資源充沛,關鍵是土壤不太適合種茶。上海的土壤主要是ph值約為7的黑土,而茶適合生長在微酸性的黃土之中。為此,他特地耗資500萬元從杭州臨安買來了約5萬噸的茶山上的黃土,基本上是將一座小“茶山”整體搬移了過來。這些土運過來以后,將茶園的地挖出一排排70厘米深的溝渠,然后填上這些黃土,保證成年后一般60厘米長的茶樹根系能始終在黃土的環境中生長。茶苗則是從福建以每株2.1元、耗資168萬元買來的。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