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份,廣州市工商局12315接到消費者投訴保健品個案達320起,特別是老年消費者投訴個案比例明顯上升。
廣州市工商局12315負責人介紹,從消費投訴情況看,目前市場上一些不法經營者欺騙老年消費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五種:一是打著免費旅游、免費聽講座、免費體檢等旗號,引誘老年人購買產品;二是夸大療效,通過推銷人員大肆宣揚“重大科研成果”、“天下神藥”、“包治百病”等,欺騙中老年人購買;三是虛假廣告宣傳,故意模糊藥品與保健食品的概念,借用醫生的名義,誘騙中老年人購買;四是利用各種“托”做活體廣告,即找來所謂的產品受益者現身說法,并利用活動期間產品打折等幌子,蠱惑中老年人現場購買;五是各種“惠利”吸引老年人,不法商家抓住了老年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利用小恩小惠騙取老年人信任,讓他們自行購買。
并且,這類人群在受騙后往往不會選擇報案,因此,廣州市工商局12315提醒廣大老年市民:對某些講座要提高警惕。要分清保健品和藥品的界限,保健品只是對身體可能有某些保健作用,但沒有治療作用,因此在購買前就要慎重考慮,或者征求子女意見。二是不要輕信商家的虛假宣傳,購買時最好到正規的、信譽好的保健品專賣店購買,不要盲目聽人吹噓。三是購買時一定要索取相關票據憑證并妥善保存,一旦發現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應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
小貼士:買保健品“三看”
一看包裝上有沒有qs標志。如果你發現產品包裝上都沒有qs標志,那就說明是“三無產品”。如有qs標志,就說明是一般的食品,食品肯定不會有治療“功效”。
二看有沒有保健食品的小藍帽標志。如果有就說明它具有保健食品的27種功能之一,但這些功能沒有治療的功效,只能起到調節身體的作用。
三看有沒有藥號。只要商家堅定宣稱產品能治病,就應屬于藥的范疇,如果找不到相應的藥號,則說明商家在欺騙。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