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8年來減少一半。對此,有專家建議在全省辟建國家級“非轉基因生態保護區”,保護本土大豆的凈土不被污染。
巴彥縣曾經是黑龍江省的大豆重點產區,10年前,全縣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30萬畝,而現在僅存24萬畝。在本土大豆節節敗退的背后,是大量轉基因大豆的進口。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糧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特別是黑龍江省代表提出的“洋大豆”物種入侵可能會造成生態污染、改變物種間競爭關系、使生態平衡被打破的提案建議,更是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
建立生物安全長城、辟建國家級“非轉基因生態保護區”,讓大豆的凈土不被污染,這一話題再次搬到了桌面上。
困境 九成以上本土大豆加工企業停產,到了“集體倒閉”的邊緣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的早市上,料峭的寒風擋不住買菜的市民。購買油條的人們在一個簡易的早點鋪前排起了長隊。早點鋪上面的條幅很惹眼:“純正‘九三’非轉基因豆油,一次性使用,如假認罰1萬元”。
“九三”是黑龍江省一個農墾分局的名稱,一家大型榨油企業因坐落在這里而注冊了“九三”商標。多年來,這家企業一直生產非轉基因大豆油。炸油條的楊師傅長年使用“九三”豆油,雖然他不了解轉基因和非轉基因有啥區別,但他知道用這個“金字招牌”能招攬來更多生意。
在黑龍江省,當地人喜食“九三”牌豆油和色拉油,黑土地上出產的“九三”豆油幾乎成了健康油的代名詞。大到大型超市,小到糧油食品店,“九三”豆油都會擺放在顯眼的位置。
“我們就吃非轉基因豆油,很多年了,吃著放心。”一對購買豆油的夫婦直接來到某品牌的非轉基因豆油專區,拿了一桶豆油放在推車上。這對夫婦告訴記者,他們確信本土生產的天然大豆油是最安全的。
家樂福超市樂松店的某品牌食用油銷售人員說,一直以來,非轉基因豆油比轉基因豆油賣得好。有些消費者雖然不懂兩者之間的區別,但常常是拎一桶本土大豆油就走。像她負責的大豆油區域,只有兩種轉基因豆油,也不是作為主打產品銷售。
盡管如此,“九三”這家我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加工企業卻一直做著“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來源:中國環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