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類養殖在近些年發展速度較快,另一方面也帶動水產品市場。據悉大頭魚市場利潤較為豐厚,每天進賬30萬。
這里是江蘇省溧陽市的天目湖水庫。工人們正在打撈的這種魚叫做花鰱,買家正是等在岸上的史黎青。
記者:像這條魚有多重?
史黎青:八九斤,對對,你看她的魚頭特別大,身體就是很快就苗條下來。像我做魚頭做了這么多年,跟魚還是有感情的,你看著這個活蹦亂跳的魚,你不喜歡。
這個五斤重的魚頭就來自天目湖水庫。魚眼爆出,迅速變成白色是判斷魚是新鮮活殺的一個竅門兒。正宗的砂鍋魚頭食材必須是天目湖水庫的活魚,三十秒油煎,再放入砂鍋燉上兩個小時,一道砂鍋魚頭就可以上桌了。在江蘇溧陽,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的游客,只要是來天目湖,餐桌上總少不了這道菜!
游客:吃的啥呀。
游客:忘了。
游客:吃魚頭。
游客:走遍江南就戀這一口,指的就是這個砂鍋魚頭。
游客:就是聽說過,今天才想來吃這個砂鍋魚頭。今天晚上就能敞開肚皮吃了。
和食客們相比,史黎青要更開心,因為正是魚頭改變了她的命運。以前,史黎青在餐廳做服務員,她在人們都司空見慣的砂鍋魚頭上發現了一個商機,把這道有著三十年多年歷史的名菜做成了開袋即食的真空包裝食品,并將其打造成了最具溧陽特色的土特產品。
江蘇省溧陽市總工會組織部部長華紅青:我們現在溧陽的土特產產業現在越做越大,都是從我們史黎青開始的,如果沒有她的話,我們的土特產深加工還不知道要推遲多少年。
在史黎青的帶動下,很多人都做起了真空包裝砂鍋魚頭。面對激烈的競爭,眼光獨到的史黎青從6歲的女兒身上找到了脫穎而出的突破口,又從競爭對手那里找到了一個新的賺錢法寶,上演了一段步步領先的財富佳話,而這一切都還要從很多年前一個傳奇的故事說起。
三十年多年前的一天清晨,天剛亮,溧陽的一個菜市場早已喧嘩起來。這時,有一個人來到這里,因為母親身體不好,他想做點好吃的給母親補充營養,摸了摸干癟的口袋,他將目光投向了魚頭。
江蘇溧陽市婦聯主席張雅萍:最初的時候人家都把魚頭和魚尾當成不值錢的東西,把肉當成值錢的東西,于是他就花了很少的錢就買了頭,別人就覺得很廉價地就賣給他了。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