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爆料稱農民賣給消費者的蔬菜和自家吃的蔬菜大不相同,賣給消費者的蔬菜可能為了追求美觀而選擇撒農藥等等,而自家吃的就比較安全可靠。那么,事實究竟如何呢?記者近日就走訪了山東、安徽、吉林的農民,一探究竟。
山東
在山東安丘市凌河鎮s221省道旁邊的一個蔬菜大棚里,溫度已將近30攝氏度。這個大棚占地約1畝,種的蕓豆已經開花卷蔓,差不多到5月就可以上市,“棚主”李國才正在澆水。去年,蕓豆一斤賣5元多,李國才期待今年還能有一個好收成。
“溫室大棚種蔬菜基本不用藥,有防蟲網和粘蟲板等物理治蟲就足夠了,再就是用點殺菌藥。但是露天種植,為了防止病蟲害,用藥還是必要的。剛剛打藥的蔬菜肯定不能吃,也不能賣,因為蔬菜裝車前都會有農藥殘留檢測,不合格的要全部銷毀。”因此,在當地農民用藥十分謹慎。
安徽
“咱種的菜質量過硬,親戚朋友全吃我種的菜,下個月開始,咱的菜還要進縣政府和中小學食堂呢!”安徽肥東金色大地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褚兵正在給新上市的“上海青”裝車。49歲的褚兵,種了26年的菜,用他的話來說,現在種菜只知道亂用藥的一定是“菜鳥”。
“咱種蔬菜主要采用防蟲網、遮陽網、粘蟲網和塑料薄膜,每畝地一次性投入約1000元,基本可以防治蟲害。除了在蔬菜苗期使用一到兩次藥,成熟期尤其是上市前20天內完全不需再用藥。”褚兵說,“三網一膜”投入一次可以用五六年,而那些不懂行的胡亂用藥治蟲,農藥支出一年就需要四五百。
“種菜也用化肥,但是數量極少,咱們家600畝蔬菜現在基本以牛糞、雞糞等農家肥為主,而且每季會有半個月到兩個月不等的休種期,土壤肥力有充分保證。”褚兵介紹。
“如果你非要問上市銷售的蔬菜和自家吃的有沒有啥區別?那還真有。”褚兵來到了合作社的檢測室,所有成員的蔬菜,上市前都要在這里經過檢測,一旦發現農殘超標或者使用禁用藥物,就不允許上市。“自家吃的洗洗也就煮了,上市銷售的可要多一個把關流程。”褚兵介紹,現在肥東農業主管部門也會對種植大戶的蔬菜進行抽查,連續多年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吉林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