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啥吃啥”到“啥好吃啥”
——北京“菜籃子”越提越穩
從過去冬儲大白菜時“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發展到了如今的“啥好吃啥”,北京市民餐桌的日漸豐盛,緣于“菜籃子”的越提越穩。
北京作為一個城鎮化率達到86%、擁有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平均每天大約消耗2000萬斤蔬菜,700萬斤肉蛋魚,1200萬斤奶和豆類,有限的農業資源和巨大消費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為此,近年來北京圍繞自給率、控制率、合格率和應急保障能力提出了“三率一能力”的建設目標,扎實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
有限資源做“大”文章穩步提升綜合生產能力
提高“菜籃子”保障能力,要從“菜園子”建設抓起,加快轉型升級,大力實施設施化、標準化、園區化發展。2013年,北京新建和改建設施農業近7000畝,設施農業面積累計達到35.5萬畝,周年生產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設施農業發展直接帶動就業26.3萬人,設施農業畝均收入達到19211元,純收益9969元,實現了從規模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的轉型。
在穩定面積的同時,大力推進高產示范創建,提高生產效率。蔬菜生產施行提質增效“三百工程”,建立市級高產高效示范點342個,推廣優新品種55個,輻射帶動面積15萬畝,建成設施蔬菜標準園5個、集約化育苗場20個。畜禽生產完成58個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260個標準棟畜牧業集雨工程和兩個現代化肉雞示范場建設,全市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存欄畜禽占全市的80%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例達90%以上,100%實現機械化擠奶。水產養殖業推進“三節兩高”健康養殖模式,改造提升漁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700余畝,建成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2.9萬平方米,新增產能6000噸,相當于3個密云水庫的年產量。
源頭治理從“嚴”抓起切實加強質量安全
北京從源頭入手,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強化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安全農業”水平穩步提高。創建菜籃子標準化基地1200余家,其中優級標準化基地322個;實施農業地方標準1600多項,種養業主導產品標準覆蓋率達90%以上。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