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文學家張翰“莼鱸之思”的故事,早成了家喻戶曉之美談。其中的“莼”指的就是咱們太湖號稱“水中碧螺春”的莼菜。昨天上午,位于東山鎮的太湖莼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舉辦了2014中國太湖莼菜開采儀式,今年該基地莼菜迎來豐產期,預計日產莼菜2500斤左右。
這片基地位于東太湖淺水區,面積500畝,水質清澈并且常年有緩水流動,是一塊種植莼菜的天然寶地。基地采用高標準建設、規模化生產經營的方式,既有效保護了太湖莼菜這一稀有特色品種,又提高了莼菜的品質和產量。基地負責人介紹,經過兩年建設,基地今年進入豐產期。不僅產量高了,今年莼菜的肉感和品質也更好,因此與往年一斤15元左右的價格相比,今年價格略升,每斤大約18到20元,主要供應蘇州本地市場,部分外銷周邊國家。
采摘莼菜是個辛苦而細致的活兒。記者昨天在位于東山鎮新潦村龍頭山的太湖莼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看到,10多名莼菜采摘工人正趴在水中的木桶中,一邊劃水一邊采莼菜。據介紹,太湖莼菜是蘇州地區特有的水生蔬菜品種,是太湖“水八仙”之一,也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東山鎮是太湖莼菜最主要的產區,上世紀90年代的栽培面積曾高達3000多畝,近年來,全鎮栽培面積已不足千畝,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一般來說,每年4月中旬到9月底是莼菜上市的季節,但是莼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0到25攝氏度,因此7、8兩月產量會降低;到了9月份,晚期莼菜則以富含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特性而獨領風騷。莼菜銀魚羹、昂刺魚莼菜湯、莼菜炒肉絲等都是蘇州百姓喜愛的家常菜。
來源:城市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