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養殖業和玉米、小麥、大豆四者表面上看似乎沒有直接的“親密關系”,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四者實際上處在同一個相關的產業鏈上,屬于同進退的關系。年初以來豬價重挫已經對玉米、小麥、大豆的市場需求產生了重大影響。
河南省杞縣養豬專業戶徐志彬則在考慮今后是不是還要養豬。
作為一個老養豬專業戶,老徐感覺到今年的養豬收入實在太差,更令人揪心的是,圈里的生豬都到了出欄期,但市場上毛豬收購價卻一跌再跌,當前出欄一頭毛豬保守估計也要虧400元,并且仍無人大量收購。徐志彬告訴記者,養殖廠里還有比較多的260—320斤的生豬等待出欄,但豬販子給出的收購價實在是太低了,每斤毛豬僅給4.9—5元,但不賣又不行,這些已經達到出欄標準的生豬多養一天就多虧一天。
據了解,一頭300斤左右的生豬一天要吃5斤料,約4斤料長一斤肉,料肉轉化率降低,如果按當前毛豬出欄價4.9—5元/斤來推算,加上人工成本、疫苗成本、水電成本,養殖戶如果舍不得賣,這些生豬是越養越虧錢,成豬養一天要虧一塊多錢。
同時養豬業是玉米、豆粕、麩皮的需求大戶,生豬養殖虧損嚴重,肯定會影響玉米、豆粕、麩皮的價格,最終會導致大豆壓榨廠、制粉企業、玉米貿易商無錢可賺。
“玉米收購價接近1元/斤了,今年麥收后是否種玉米還真不好定。”河南延津縣農民李偉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來村里收購玉米的小販越來越少了,出價也越來越低,加上家里還存放有1000多斤,今年夏季冬小麥收割后可以多種點其他農作物。
與李偉、徐志彬的日子相比,河北小制粉企業負責人趙自立的日子也不好過。由于面粉廠生產的麩皮賣不出去,他的小面粉廠進入開機一天停機一天的狀態,加上面粉的銷售比較差,引發周邊農民小麥的銷售也受到影響。“面粉廠主要靠賣面粉和麩皮掙錢,往年開春以后,麩皮每斤可以賣1元多,現在跌破1元也沒有人要,粉廠周邊原來經常到廠里采購麩皮的生豬養殖戶十天半月也不見露面。”趙自立說。
作為一名進口大豆貿易商,王曉芬近幾周發現大豆銷量越來越小,國內油廠開機率下降,以及豆粕脹庫嚴重,讓他往年可以獲得較大收益的大豆進口業務不得不縮小規模。
王曉芬認為,大豆壓榨廠豆粕脹庫的態勢短期內很難改變,現在國內豆粕市場需求太弱,一方面養豬業不景氣,另一方面養雞業很難恢復元氣。在大豆下游產品銷售不暢的背景下,大豆需求令人擔憂。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