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大豆進口違約的消息甚囂塵上。據(jù)傳已經違約和將要違約的大豆有200萬噸之巨,甚至將有重蹈2004年覆轍的危險。
"我們沒有得到確切的證據(jù)說明集體違約,有時候買賣雙方會協(xié)商洗船、延船,這其中可能有銀行的原因,也會有市場的原因,至于違約的數(shù)量也有待商榷,并不見得有這么多家企業(yè)違約。"4月14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商會)相關負責人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據(jù)記者調查,大豆跟銅一樣已成為融資的載體,在目前國內主要港口進口大豆庫存中,有超過一半的量屬于融資性進口。匯率波動、銀根收緊、監(jiān)管部門調控產能過剩行業(yè)融資規(guī)模,這些都會成為違約的促發(fā)因素。
集體違約?
近日,山東多家大豆進口商被曝因無法從銀行開立信用證,未能支付進口大豆的款項,已經至少在50萬噸美國和巴西大豆合同上違約,違約金額達到3億美元左右,這是2004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違約事件。當時中國買家在30宗進口合同上違約,損失接近7億美元。
媒體披露涉嫌違約的企業(yè),包括山東晨曦集團、日照昌華集團、匯福糧油集團、山東光大日月集團和得利斯等。上述企業(yè)都是我國主要的大豆進口商,其中山東晨曦集團去年全年進口748萬噸,位列第一。
本報記者多次致電山東晨曦核實此事,但均未得到回復。不過,此前山東晨曦總經理邵國瑞曾透露,3月中旬,山東晨曦已將三批巴西大豆船貨轉售給美國壓榨商,目前正為另外三批船貨尋求美國買家。這種行為也被稱為"洗船".
據(jù)媒體報道,山東晨曦的違約才剛剛開始,目前晨曦有14條船(巴拿馬型貨輪)面臨違約,其中6-8條船沒開信用證,另有6-8條船還在海上漂著,后面有二三十條船計劃違約。一艘巴拿馬貨輪通常能運5萬-6萬噸的大豆,這些船加在一起運貨在200萬噸。
據(jù)一家油脂企業(yè)人士透露,3月下旬,山東晨曦還曾號召大豆進口商集體不開信用證。該人士稱,山東晨曦日前開過一次發(fā)布會,希望通過媒體報道讓外商知道違約的消息。如果屬實,山東晨曦有主動違約之嫌,但這沒有得到晨曦官方的證實。
本報記者致電山東光大日月集團,其會計部負責信用證開立的專員并不在辦公室,而是"去了銀行",截稿前為止,日照昌華集團也未回應本報。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