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周三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玉米進口國。
市場普遍同意,已經是世界最大大豆進口國的中國,成為在玉米進口規模排行榜上領先的國家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而只是什么時候的問題。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將在2017年超過韓國成為第三大玉米進口國,在2019年取代墨西哥的第二名地位,并在2020年最終超越日本,成為最大的玉米進口國。
中國目前每年進口500萬噸玉米,隨著肉類需求的增長對牲畜飼料用量的推動,這個規模預計在這個十年結束的時候會達到約1600萬噸,并在2023年到2024年的時候增加到2200萬噸。
美國農業部預測,到2023/24年的時候,中國的豬肉,禽類和牛肉產量會達到9000萬噸,也就是相比2012年增長約30%.在這份名為《未來十年中的中國:肉類需求的提升和飼料進口的增長》的報告中,報告作者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和弗萊德-蓋爾(fred gale)寫道,"考慮到每產出1公斤肉類需要約3公斤飼料,喂養規模龐大,而且越來越多的牲畜將是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
肉類需求的快速增長凸顯了中國確保糧食進口的必要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國有的中糧集團在近期花費10億美元到20億美元與來寶集團組建一個糖,大豆和小麥合資企業,并在另一筆交易中以13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荷蘭農產品交易企業nidera的控股股權。
隨著對進口糧食的依賴度增加,中糧集團正在嘗試直接從全球各地的農場購買產品,從而降低對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邦吉,嘉吉以及路易達孚這類國際性貿易企業的依靠。
美國農業部認為,未來十年中全球玉米貿易額增量中的40%將來自中國,而在大豆進口總量中的占比也會從目前的65%增加到70%.作為買方的統治性地位逐漸得以強化,加上作為糧食貿易商的市場份額提升,將使得中國在全球農產品領域有越來越強的影響力。
報告指出,美國玉米供應商將是中國玉米進口規模增長的主要受益者,但是烏克蘭,阿根廷和巴西等出口國家也將在其中發揮關鍵性作用。
來源:騰訊財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