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倪是下沙某高校大四學生,這幾日他每次去食堂吃飯,總會遇到幾個人上前打聽“能不能購買你的飯卡”。
小倪說,最近學校食堂每到就餐時間就上演人滿為患,除了本校學生,多了很多生面孔,都是校園附近的上班族,常常害得他要排很久的隊才能吃上飯。
昨天,記者也走訪了多家高校食堂,都發現有校外上班族的身影。他們不僅來蹭飯,還喜歡互相交流各大高校食堂的美食攻略。
上班族:學校食堂蹭飯,圖的是方便實惠
昨天,記者在該大學食堂看到,在排隊等候打飯的隊伍中有不少身著制服手拿著公文包的人,一看就是上班族,食堂不算大,就餐時間顯得格外擁擠。
在附近一家銀行上班的劉先生指指面前的飯菜,兩葷兩素,分別是雞腿、大排、花菜和豆芽,“去菜場、小飯店看看,什么都漲價,在外面吃飯越來越貴。你看這些,有菜有飯,才花了10塊錢,要在外面吃,怎么也得二三十塊錢,還不一定有這里衛生放心。”劉先生單身一人,之前也常常自己開火做飯,蔬菜肉類油鹽醬醋,再加上燃氣費等等,一個月至少得花費1200元左右。而最近一個月幾乎天天到高校食堂蹭飯,一個月花了800元,“你說劃不劃算?”
劉先生表示,高校食堂無門檻的消費方式為他帶來了很大便利。
隨后記者走訪了其他幾所高校后發現,像劉先生這樣就近在學校食堂解決吃飯問題的上班族不在少數。學校食堂有規定,不能直接使用現金只能刷飯卡,但這難不住大家,不少上班族會通過讓學生刷卡、自己再把錢返給學生的方式蹭飯,或者干脆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購買飯卡。
正在食堂用餐的黃小姐說,工作一天,下班后已經很累了,根本不想再動手做飯,她已經一個月沒有在家里開伙了。聽同事說這家學校的食堂不錯,價廉物美,來過一次后就變成了這里的常客。“一個雞腿三塊錢,青菜茄子加土豆,一餐三素一葷,只要8塊錢就能吃飽吃好。”
采訪中,黃小姐對于“蹭飯族”的叫法,其實很抵觸。“我又不是沒花錢,我來吃個飯怎么了。”黃小姐認為,去高校食堂吃飯,只要不擾亂校園秩序,不添亂,沒什么不妥的。
現在,這些“蹭飯族”們已經不僅僅是個人,還自發形成了組織。記者找到了其中一個。管理員“天宇”說:“其實大家在各個學校食堂蹭飯已經是半公開了,就說我吧,最喜歡去杭師范的食堂,例如和園餐廳一樓的鹵汁開胃飯,大排、雞腿、鹵鴨三種葷菜供選擇,再搭配鹵蛋、香干、小菜、米飯,還有湯,一頓下來最便宜5元就夠了。還有二樓的烤飯窗口,海鮮烤飯10元一份,蝦、魷魚等海鮮料足味美,去外面的快餐店買買,沒20塊錢絕對下不來。再說說早餐,我就一般去仁園餐廳,隨便點幾個均價在1元左右的燒麥、皮蛋粥、河粉、炒年糕、白煮雞蛋等,3元錢就能把胃填飽了,相比較外頭的煎餅果子攤,你買個5元分量的,都不一定吃得這么飽。”說起自己的蹭飯心得,“天宇”滔滔不絕。
在校學生:有人無所謂有人憂
“蹭飯族”不斷涌入高校食堂,學生們又是怎么看的呢?在采訪過程中,大部分同學對此現象都表示“無所謂”。
“我們學校的食堂很大,而且外來的人如果要到食堂吃飯,一般都會和我們岔開時間,基本上不會對我們產生什么影響。”大一新生小謝說,她對這一現象沒有太大意見,“不管是誰,上班賺錢都不容易,能省就省的道理,可以理解。”
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對此表示“有點擔心”。金融職業學校的學生小金說:“現在看來是還好,但如果以后來的人越來越多,會不會影響學生就餐的秩序?”
工商大學的學生黃同學告訴記者,由于學校食堂對外開放,來就餐的人特別多,這無形中就耗費了他們的時間。
“很多時候我上課上得很餓了,沖進食堂只是想趕緊吃上飯,以前很快輪到吃了,現在排十幾分鐘都不一定能打到飯。”黃同學無奈地說,蹭飯族增加了排隊長度,“現在我們許多時候會選擇去學校外邊吃,起碼不用排隊,立等可吃。”
“我覺得社會人士進來之后,有些不安全,因為本來來食堂吃飯的只是學生群體,現在什么人都有,龍蛇混雜。”正在排隊的邵同學告訴記者,外來就餐人員的增多,不但延長了他們排隊的時間,而且還帶來插隊、人員雜亂等“煩心”的問題。
來源:錢江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