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壽光蔬菜控股集團蔬菜育種基地的一個番茄大棚內,200多個番茄品種在同樣環境和同樣技術條件下,競相展現自己的獨特品性。
“這些都是番茄新品種,國產粉果番茄無論在商品性、營養性還是口感上,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國外品種,因其更符合我國市場需求而得到迅速推廣,促使國外種子公司為了迎合我國市場而開始研發粉果番茄。”山東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蔬菜研發中心番茄組組長陳福東說。
據了解,今年的中國(壽光)國產設施蔬菜品種展,共展出國內外300多個單位研發的3200個蔬菜品種,而去年參展品種是1500個。
幾千個國產蔬菜品種集中參展是為了更好地推廣國產蔬菜新品種。實際上,隨著蔬菜種子研發水平的提高,某些國產種子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種子。但是農民對外資種子已經形成依賴,對國產品種缺乏信心。“把國產蔬菜新品種與國外蔬菜種子放在同一平臺上進行競爭,可以讓前來參觀的農民挑選適合自己種植的品種。”山東濰坊科技學院生物工程研發中心主任李美芹說。
國外蔬菜品種曾經以其商品性、營養性和口感等方面的優勢迅速占領國內市場。2011年前,壽光種植的西紅柿、茄子等蔬菜,國外品種占到了60%以上,甜椒、無刺黃瓜等稀有蔬菜,國外品種高達90%以上。
如今在壽光,越來越多的國產蔬菜品種得到推廣,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0%。“再有10多年的時間,國內蔬菜種業就能真正崛起。”李美芹樂觀地表示。
“中國地域廣闊,市場需求、蔬菜種植方式千差萬別,任何一家外資企業認為可以掌控中國蔬菜種業的想法是幼稚的。外資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人才優勢,與中國公司一起發展。”荷蘭綠色智慧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艾德·伯格說。
當前還存在一些因素制約著蔬菜種業的發展。例如,由于企業和科研單位脫節嚴重,搞研究的不懂市場,搞市場的不懂育種,供需雙方不能有效對接。
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副總經理高壽平建議,可以建立蔬菜新品種權展示交易平臺,這個平臺既可解決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等問題,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建立植物新品種權交易平臺已經得到國家高度重視。2013年相繼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都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植物新品種權展示交易公共平臺,真正推動科技資源依法有序流動。(綠露)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