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污染”涉及名目繁多,目前已成為我國食品出口的“硬”傷。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出境食品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拿大食品檢驗署、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和日本厚生勞動省等境外政府機構通報1850例,其中僅因化學性污染就有856起通報,占總通報數的46.27%.3月份僅寧波地區就有4例食品出口因化學性污染遭到fda通報。
寧波地區每年食品出口超過10億美元,水產品、茶葉、蔬菜及制品、罐頭、酒類等多類傳統優勢產品受到國外市場追捧,今年第一一季度,寧波口岸900多家企業經檢驗檢疫出口的各類食品貨值已達3.15億美元,同比增長8.3%.
歐盟于近日又接連發布兩則監管動向。一則是就食品中溴化阻燃劑的痕量監控,發布了委員會建議2014/118/eu,欲將溴化阻燃劑納入食品監控計劃,并對抽樣程序、不同食品中溴化阻燃劑的監控種類和分析方法、報告方式作了規定。另一則為減少食品中鎘含量的委員會建議2014/193/eu,擬逐步采取措施減少食品中的鎘含量,特別是谷物、蔬菜和土豆中的最大限量,規定采樣和分析應依據ecno333/2007號法規,該法規指定了食品中鉛、鎘、汞、無機錫、3-mcpd和多環芳烴含量的取樣和分析方法。
在此,檢驗檢疫部門給廣大企業提個醒,我國新修訂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已于去年6月1日施行,歐盟等國對食品中化學污染的管控愈加嚴謹,加強食品中此類安全風險的評估迫在眉睫:一方面應對照相關法規標準,加強重點安全衛生項目的自我把關能力,加快痕量分析技術等相關檢測技術的研發,并與相關實驗室、檢測機構加強化學性污染檢測方面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嚴把原料驗收關,在原料采購中重視核查材料成分、質量等級和合格證明等相關信息,完善產品原料、工藝等質量控制體系。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