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對目前市場上最走俏的減肥產品調查后發現,這些減肥產品宣稱的“無副作用”“有效”往往經不起推敲,大多存在效果被放大、副作用被隱瞞的情況(詳見4月24日《求證》欄目報道《減肥產品大多不靠譜》)。其實,減肥產品火爆的背后,還存在監管漏洞,對減肥的盲目跟風和錯誤認識等問題。
市場混亂—
許多減肥產品沒有批號或者盜用批號
記者發現,減肥產品沒有批號或盜用冒用批號的現象較多。
比如,一些瘦身貼和瘦身霜,雖然幾年前就有專家指出這是偽科學,但銷量依舊非常可觀,一個名為“伊洛詩左旋360瘦身貼”的月成交量達到6萬多件。這類產品的備注批號大多是“衛妝準字”或“國妝特字”。記者根據“伊洛詩”的批號查詢發現,其外包裝標注的“國妝特字”批號乃是一款“纖體霜”的批號,屬于盜用批號。進一步查詢發現,國家食藥監部門并沒有批準過名為“瘦身霜”“瘦身貼”之類的產品。
其他減肥產品的批號也令人眼花繚亂。有些減肥膠囊批號是“國食健字”或“衛食健字”,屬保健品,而一些同類產品卻是食品批號,比如左旋肉堿類產品的“左旋咖啡”標為“普通膳食補充劑”,作為食品管理。藥監局人士解釋,像“左旋咖啡”這樣的產品名稱是不可能取得保健食品批文的,因為根據《保健食品命名規定》,產品名中含有的“咖啡”字詞,被明確規定不允許通過,只能算是食品。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左旋肉堿以及植物成分等減肥成分,本身就是藥食同源的東西,所以在批準上很難界定。正是由于減肥產品成分的身份特殊,游離在食品和保健食品,抑或是化妝品或健身器械之間,導致市場相對混亂。
而另一方面,根據《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作為保健品的減肥產品,其廣告中不得含有表示產品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也不得含有“安全”“無毒副作用”“無依賴”等承諾。然而現實中,“立即見效”“一個月瘦多少斤”“絕無副作用”等口號幾乎在所有減肥產品廣告中醒目存在。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