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北京超市里可以選擇的有機食品還很豐富。無論是蔬菜水果、五谷雜糧,還是調味品、滋補品等,都可以找到有機食品字樣。但隨著本月起,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大量不符合有機認證新規的“偽有機食品”將被淘汰出局,有機食品產業正面臨一場“洗牌”。
新規對有機食品生產到銷售的認證、監管都更為嚴格。業內人士表示,這份堪稱“國際最嚴格標準”的新認證更嚴格把關有機食品市場準入和監管。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表示,在新《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執行后,行業面臨著一場淘汰和洗牌,市場上有機食品數量銳減主要是淘汰一些‘偽有機食品".“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僅不能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產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并拒絕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且還對周邊環境、土壤、水等有嚴格要求。由于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存在較大利差,就容易滋生’偽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新規加強監管力度,有利于倒逼行業走向規范。”
新規的另一個變化是,取消了有機轉換標志,意味著外包裝標識有“有機轉換食品”的商品不是有機食品。
對于這一規定,董金獅解釋,因為有機食品的生產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例如對土質各種金屬元素含量都有具體要求,在不能完全達到有機食品生產要求的情況下,允許生產單位在三年的時間內進行土質的改善來達到這一要求,而在這一過程中生產的產品,不能算是真正的有機產品,只能標注“中國有機轉換產品”字樣。但由于消費者并不清楚這一情況,而將兩者等同起來,新辦法實施之后將能讓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更加明明白白。
與舊版本相比,新辦法還有另一明顯變化,即增設了“有機產品進口”一章。其中,規定檢驗檢疫部門提醒進口商或者代理商在進口有機產品時,應提供有機產品的認證證書復印件、有機產品銷售證復印件、認證標志和產品標志等,特別是雖未獲中國有機產品認證,但其包裝、標簽及產品說明等資料中標注了“有機”或“organic”等文字標志的,應對相關描述內容進行整改,不得作為有機產品銷售。也就是說,所有進口至中國市場銷售的有機產品,即使在國外已通過外國的有機認證,也必須再通過中國的有機認證方可標示為“有機產品”.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