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菜籃子’,百姓才能安心?!边@是在昨日召開的全國都市現代農業暨“菜籃子”工程現場交流會上,來自全國30多個城市的代表們一致贊同的觀點。作為全國蔬菜主產區的成都,通過大園區小農場、暢通物流體系,每年的蔬菜產量除了能確保1400萬市民每人每天0.5公斤蔬菜還有余,此外每年還有100余萬噸鮮菜銷往市外、省外。
生產 大園區+小農場
來到彭州鳳霞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一片片標準化的菜地整齊排列,種著白菜、韭菜、大棚空心菜等蔬菜,田間的木牌上寫著“劉軍家庭農場50畝”“堂旭家庭農場60畝”。彭州鳳霞合作社社長徐開友告訴記者,這片基地約有1000畝,由23名種植大戶的農場組成,以“大園區+小農場”的模式經營。在這個合作社,從培育、栽苗到銷售,空心菜苗已經成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每畝地年產值超過2萬元。而在合作社成立之前,鳳霞村的空心菜苗種植都是以散戶為主,直接銷售給經銷商,隨意性大、收益低、抗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弱,關鍵是沒得定價權,漸漸讓農民失去了積極性。
為此,成都市農業部門想辦法鼓勵農戶創建蔬菜農民合作社,推廣“大園區+小農場”“家庭農場”等生產模式,常年在蔬菜生產基地內從事蔬菜生產的專合組織和家庭農場,優先享受相關扶持政策,鼓勵發展蔬菜適度規模化種植,增加菜農收入和種植積極性,同時提高單產、以高產出保障城市蔬菜供應。
例如,對于現有35萬畝常年基本菜地,基礎設施提升建設達標后,市級財政按照800元/畝給予一次性獎勵。在這樣的政策激勵下,成都的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越來越多,目前全市共有蔬菜合作社400多家。設施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出現新津柳江6000畝的連片設施栽培區和邛崍單一企業1000多畝的大棚蔬菜生產。
流通 全國買、賣全國
蔬菜是一種受時令季節和氣候變化影響很大的作物。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流通體系建設,以大物流保障蔬菜供給,以產銷“無縫”對接、減少流通環節,有效平抑蔬菜價格。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彭州市蒙陽鎮的雨潤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物流干道上到處停滿了大小貨車、三輪車,千余輛貨車進進出出,每天超過7500噸農產品在這里交易、運輸,高峰期達1.2萬噸。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