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的熱播,刺激著吃貨們的味蕾,第一集《腳步》中65歲老漢饒長清,為野生小花菇苦苦守候8個月的橋段,讓食客們印象深刻。不過,或許你不知道,除了美味健康外,食用菌還能使很多農、林、牧業廢棄物得到循環利用。
浙江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食藥用菌研發中心的專家們就研發并推廣了一套食用菌生態高效循環農業生產技術模式,利用稻草、桑枝條等植物秸稈來種植食用菌,減少燃燒秸稈的現象,降低空氣中的煙塵、顆粒物污染。此外,原本廢棄的、常排入河道中的動物排泄物、菌渣,能用于食用菌種植的循環利用,同樣可以減少河水污染現象。
浙江是食用菌生產大省
天然的食用菌不易獲得,人們因不熟悉菌類品種而發生誤食中毒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人工食用菌栽培技術的發展,可以讓吃貨們保留對食用菌的口福。浙江的食用菌種植,是省內十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2012年全省食用菌總產量達115萬噸,總產值120億元,出口額突破1億美元。全省有23個食用菌主產縣市,其中15個縣的產值超億元,16個縣的產量超1萬噸。食用菌年產量、產值、出口量、出口額一直居全國前列。同時,浙江省也是傳統食用菌傳統優勢產區和生產出口大省,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發源地。
發展至今,如何使食用菌種植產業發展得更為高效,更加生態環保,已成為業內人士探討的首要問題。據了解,食用菌栽培原料主要為農牧業廢棄物,如稻草、動物排泄物等;食用菌采摘完后的培養基又可作為綠色有機肥還田,可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獲得最佳的經濟與生態效益。
讓秸稈廢棄稻草有了價值
菌類在地球上擔任清潔員的職責,它們可以降解生物,從而減少“地球垃圾”,而食用菌則是所有菌類中的“最佳清潔員”。
浙江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食藥用菌研發中心研究員、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蔡為明介紹,“食用菌可以有效分解植物秸稈、動物糞便,同時還能產生優質蛋白”。正是因這一特點,食用菌能使很多農、林、牧業廢棄物可以得到循環利用。
來源:青年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