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這樣一種果子,能讓桐鄉人感受到土地饋贈的神奇。桐鄉人相信,只有梧桐街道桃園村種植的檇李,才是真正的檇李。就像南湖菱,離開了南湖水,就會長出尖尖的角。4月末,1500畝檇李園釋放出豐收的信號,枝頭布滿星星點點的綠果,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這樣的盛景了。但這又讓果農心頭平添了一番憂愁,銷路是個問題。
豐收之年,果農卻愁在心頭
在檇李種植中有這樣一句行話:三年一小生,十年一大生。今年,就碰到了這樣的大年。
就連種了幾十年檇李的果農李應芳也有點措手不及,“從目前的掛果情況來看,多少年沒碰到過了。”
檇李豐收本該是件開心的事,但桃園村的百姓卻愁上了心頭。
一般每畝檇李產量在300斤至500斤。如果接下去一個多月沒有極端天氣侵擾,今年每畝產量500斤將不成問題。整個桃園村,檇李產量可能會達到500噸。
往年,桃園村的檇李除了村民自己設攤售賣外,很多高品質的?李是由村里一個姓沈的能人幫忙銷售的,也就是俗稱的檇李經紀人。
“不過今年有點玄。”李應芳分析,沈老板自己承包的50多畝檇李園今年也盛產,“能把自己的賣光就很好了。”讓李應芳如此不看好的主要原因,是大環境影響。作為一種高端水果,檇李以往很少進入市場銷售,主要靠送禮。而今年,此類消費很大程度受影響。
檇李也分“三六九等”,品質最好的檇李每斤能賣到150元以上,但這種檇李,10棵樹也只能挑出幾個。“這種是不愁賣的,總有相應的高端消費群體。”讓李應芳最愁的,還是價格在五六十元一斤的檇李。這種中等級別的檇李占比最高,村民們也不是不想通過市場渠道銷售。“前兩年進過嘉興和杭州的水果批發市場,但都無功而返。”李應芳說,在嘉興市場還好點,有些人還是識貨的,但銷量很有限,在杭州市場根本銷不動。“一來不了解檇李的歷史和神奇之處,二來夏季水果漫天飛,價格貴不看好。”
檇李大戶都在愁銷路,一般的檇李種植戶心里自然更沒底了。
70多歲的村民周山福,在幫別人管理檇李園的同時,自己也種了4畝檇李。談及銷售,周山福挺無奈,無非就是和老太婆在村口或周邊鎮上賣賣。“不排除去年四五十元一斤的價格,今年會跌到二三十元。”
來源:今日桐鄉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