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明文規定,嚴禁在食品中添加硼砂、甲醛、吊白塊等有毒有害的非食用物質。昨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市食品安全監管局公布了近期對全市21個集貿和農批市場的34個面檔的99批次散裝生鮮面制品抽查結果,其中檢驗合格65批次,不合格34批次。不合格情況為檢出硼砂4批次,甲醛2批次,苯甲醛22批次,檸檬黃9批次,3批次同時出現苯甲酸和檸檬黃不合格。
據悉,這些檔口的食品添加劑超范圍使用非常普遍,每天的散裝生鮮面制品銷量有大有小,多的近千斤。市民如果長期食用非法添加的生鮮面制品,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危害。
責任人被就地移交公安
深圳市食品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陳建民介紹,根據知情人舉報及網絡信息分析,深圳市食品安全監管局2014年3月底至4月初開展了農批和集貿市場散裝生鮮面制品潛規則摸底調查。調查人員以市民身份,購買了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新區和光明新區的21個集貿和農批市場的34個面檔的99批次散裝生鮮面制品進行檢驗分析。
執法人員在寶安區石巖市場h02位的陳梓軒、王少宏河粉檔現場抽檢的10批次面制品全部檢出硼砂,最高含量達4210mg/kg;在光明新區紅坳農貿市場b6號的譚勝猷面店現場發現甲醛溶液5瓶(2500ml/瓶),現場抽檢的7批次面制品(包括面條、餃子皮、云吞皮)全部檢出甲醛,最高含量達70mg/kg。
對上述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規定,該局已經在第一時間就地移送公安部門追究涉案人員刑事責任,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同時,龍崗區布吉街道新三村布李路67號一樓103號的重慶高筋鮮面店(也稱布吉豪毅粉面商店),檢查發現經營場所內存放有苯甲酸鈉和檸檬黃,現場抽檢的10批次面制品均檢出苯甲酸;龍華新區觀瀾街道福民市場40號的達安鮮面店,檢查發現經營場所內存放有苯甲酸鈉,現場抽檢的6批次面制品均檢出苯甲酸。對上述情況,該局正依據《食品安全法》開展案件調查和行政執法工作。
預包裝產品沒發現不合格
陳建民告訴記者,在開展聯合執法工作的同時,該局立即部署全市范圍的生鮮面制品專項抽檢工作,范圍擴展到商場超市和中央廚房等餐飲單位,品種擴展到預包裝生鮮面制品。共計抽檢樣品172份(其中集貿市場和超市122份,中央廚房等餐飲單位50份;預包裝26份,散裝146份)。
其中,中央廚房自制面制品和預包裝面制品全部合格,49份散裝面制品中發現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苯甲酸,占抽檢散裝樣品總數的33.6%,4份面制品發現食品添加劑檸檬黃,未發現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行為。對不合格面制品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均已立案調查,將依法予以嚴處,同時對外通報執法抽檢信息,引導消費選擇。
同時,根據潛規則研究及執法抽檢信息,市食品安全監管局正深入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生鮮面制品的專項整治工作,主要內容包括整治無證加工經營、打擊非法添加及食品添加劑濫用、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行業發展,同時不定期開展抽檢執法工作并保持對該品種食品的持續重點監管。
市食品安全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生鮮面制品時,要優先選擇商場超市的冷鏈銷售預包裝產品,因為執法人員在抽檢分析過程中發現,預包裝產品產品的合格率相對要高很多,此次的抽檢中未發現不合格產品。同時,不要追求面制品過分勁道。因為過于勁道、顏色特別白凈的面食品,可能是添加了非法添加劑的效果。此外,發現非法添加或食品添加劑濫用等違法行為要及時舉報。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