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進入立夏,槐樹花開的季節,春季海參也就進入了捕撈期。5月11日上午,記者在黃島區泊里鎮老尹家海參貢口養殖基地看到,養殖戶們已經開始了頭茬海參的捕撈,潛水員10多分鐘的時間就摸上來60余斤海參。據了解,今春頭茬春參因天氣原因比往年推后了十幾天,這些海參長得肉肥皮厚,個頭也都不小。老尹家海參負責人尹寶昌介紹說,他們將對剛捕撈上來的海參立即進行加工,一周后島城市民就可以品嘗到本地的春季頭茬海參。
喝酒取暖下海摸海參
5月11日凌晨5點鐘,天剛蒙蒙亮,記者跟隨兩位潛水員薛師傅和王師傅來到位于黃島區泊里鎮的老尹家海參貢口海區。熟練地穿上厚重的潛水服和闊大的腳蹼,再將裝海參用的網兜往腰上勒了勒,薛師傅從口袋里拿出一瓶白酒猛灌了兩口。“這兩天剛立夏水溫還很涼,再加上早晨起來又冷,我喜歡下水之前喝點酒先暖和暖和身子。”說完,薛師傅就戴上潛水鏡,緩緩地進入水中。
海區的水并不深,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到水底趴著的海參,兩位“蛙人”一人一個海區 ,不停地潛入水下,尋找著個頭較大的海參裝入網兜。“捕撈海參只能在晚上和凌晨進行,太陽一出來海參就都鉆進石頭縫里不好找了。但是晚上光線不大好,潛水員要在水里打著燈找,很不方便。所以他們一般都選擇在早晨太陽還沒出來的這段時間撈海參。”養殖戶郭師傅告訴記者,槐花開的時候就是海參最肥的時候,現在水溫大概在15℃左右,潛水員一般一分鐘換一次氣,他們在水下一干就是兩三個小時。
春參肉肥皮厚長勢好
十幾分鐘過后,池子還沒游完一半,薛師傅就回到了岸邊,此時他胸前的網兜里已經裝滿了海參。在岸上等候多時的幾位養殖戶將幾個塑料筐遞到跟前,把網兜里的海參倒到框里。“這一網兜有六十多斤海參了,一般潛水員下到水里,一個猛子扎下去,摸幾個石頭縫就知道產量怎么樣了,今年海參都挺肥的,產量應該不錯。”記者注意到,由于在水下時間長了,薛師傅嘴唇凍得發紫,說話的聲音也有些顫抖,將網兜倒空之后,他又潛入水中。
記者隨手從海參堆里拿出一只海參,捏了一下感覺硬邦邦的,黃中帶綠的顏色,也十分誘人。“眼下海水溫度已經達到15℃左右,冬眠的海參已經蘇醒,并開始大量覓食,此時的海參也特別肥美。”看著一個個飽滿得像小刺猬一樣的海參,養殖戶郭師傅臉上笑容不斷,“今年海參長勢確實不錯,個頭又大又肥,平均都有七八兩,一天能撈3000多斤,現在就希望能賣個好價錢了。”
收春參只挑個頭大的
“我這個池子內今年能產10萬斤海參,這些海參苗都是去年投進去的,現在是春季海參的捕撈季節,所以我只挑選大個的捕撈。”養殖戶王先生介紹說,春季收獲的海參數量相對少一些,主要是春季海參的食物相對要少。受海水溫度的影響,海底石頭上的海藻數量相對少,不過剛長出來的這些海藻比較嫩 ,這時的海參也很能吃 ,這對海參的長勢非常好。
王先生說,現在潛水員在養殖池內捕撈海參時,只挑大個頭的,這樣的海參能賣上好價錢,而且加工出來的海參質量也高。通常現在捕撈上來的海參非常嫩,加工出來口感也非常好。
“今年的海參長勢確實不錯,我潛到水下發現,現在的海參都在覓食,而且個頭較往年相比整體要大一些。”捕撈海參的潛水員王師傅說,由于去年冬季氣溫相對較高,海藻也比往年長得要豐富一些,所以海參的食物也比較充足。他們現在是將海參池內大個頭的海參先捕撈出來,剩下的大部分海參,在秋季捕撈時將全部收完,之后就可以重新下苗了。
一周后可嘗本地春參
“今年五一天氣比去年冷,所以春參的捕撈工作延后了十幾天,一直到這兩天才開始。”老尹家海參負責人尹寶昌告訴記者,海參營養價值高,對生長環境要求也高,水溫過高就夏眠,水溫低就冬眠,所以海參一年就收春秋兩季。海參入冬后會冬眠,基本到了春分的時候就醒了。這個時候養殖池里儲存了一冬的海藻就成了海參最愛的食物,從平時的晚上進食,改成白天晚上不停吃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進食,海參就變得異常肥美。
“頭茬春參都是我們挑選的長勢最好、個頭最大的海參,一個至少有七八兩,而且皮厚肉肥,吃起來的口感也特別好。”尹寶昌說,這批春參捕撈完之后,將很快進入加工車間烘干,七天左右就可以制成干海參上市,讓市民嘗鮮,現在很多懂行的消費者已經開始預訂頭茬海參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養殖的優質海參價格一般在每斤50元左右,價格較往年有所下降,但是海捕海參價格卻依然堅挺,每斤在70元左右。 記者 丁揚
來源:半島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