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平是河北深州的一名生豬養殖戶,即使他已在3月底出清了30多頭豬,也難感輕松。近日他告訴記者,“我是以每斤5.4元的價格賣掉的,平均每頭虧損400元”。
不過,在韓平之后賣生豬的養殖戶更難過,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告訴記者,“4月8日,東北、河北每斤生豬價格已經跌破5元”。“前不久生豬收儲之后,我們這里還是持續跌價,河北地區已經是每斤4.9元了。”韓平說,“跌破5元的價格,將使養殖戶的虧損額超過每頭500元,甚至達到600元”。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與前一日相比,昨日(4月8日),豬肉價格下降,五花肉、后臀尖肉價格分別下降0.4%、0.3%。至此,生豬價格已連跌17周,養殖戶遭遇了3年以來最為罕見的價格冰點。
豬肉收儲收效甚微/
“上窮碧落下黃泉,悲苦無處說”,韓平覺得,對他這樣的生豬養殖戶而言,“豬事不順”等于諸事不順,市場規律的無情讓他4個多月來寢食難安。
在生豬市場連跌15周之際,商務部出手在全國范圍內收儲6.5萬噸凍豬肉,其中東北、京津、河北凍庫收儲占到18.9%,山東凍庫占到20%,業內人士分析稱,東北、華北、華東區域為此次收儲的重點。
實際上,作為收儲重點的華北、東北地區因此輪收儲的受益反而微弱。豬價格網的統計顯示,4月8日黑龍江地區生豬價格最低降至每斤5元,而山東地區已經跌破5元。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則顯示,與1月31日相比,4月8日,豬后臀尖肉、豬五花肉全國日均價分別下降14.8%、15.9%。
韓平告訴記者,“近兩周來河北地區的生豬價格一直處于下降態勢,兩周時間每斤下降0.5元。”這是生豬養殖戶尤其是散戶不能承受之重。
馮永輝認為,此次生豬價跌不同以往,收儲恐難達預期成效,僅能對下跌態勢起到微弱支撐,由于收儲規模占國內總消費水平極低,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內生豬、豬肉的供需形勢,因此對豬價的中長期影響非常有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