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建議:
近日,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發布調查報告指出,目前中山的生鮮農產品流通大部分依存于傳統的生鮮農貿市場模式,其繁瑣的流通環節勢致使農產品經營成本增加,且由于準入門檻低、商品購銷渠道復雜、經營方式比較分散,導致市場監管很難到位。
流通環節太多 增加成本
調查報告指出,目前中山全市共有200多家大小農貿市場,普遍存在流通環節過多的問題。如生鮮蔬菜的流通大多是經過這樣幾個環節:菜農-地頭收購商販-批發交易市場-送菜商販-農貿市場-居民消費者,繁瑣的流通環節勢必增加農產品的經營成本。
同時報告還指出,中山部分老舊和新建的小規模農貿市場存在設施簡陋、攤主流動性大、衛生環境差、商品來源難以監控等特點,存在一定的消防、衛生和食品安全隱患,消費者遇到相關安全問題時,投訴和維權的渠道比較狹窄。
據中山調查隊統計,綜合超市一般在超市中開辟生鮮經營區,其經營份額占到超市總面積的20%~30%。但大型超市的生鮮部門存在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的狀況,而且只能從農產品批發市場采購生鮮農產品,導致菜價一般高過農貿市場。
另一方面,網絡生鮮超市模式能有效節省成本,但由于家庭中買菜的群體主要是中老年人,對網購流程不熟悉。此外,生鮮電商需要強大的網絡平臺做支撐,難以在短期內大規模推廣。
建議:建設區域性農產品集散地
中山調查隊方面建議,可建設區域性農產品集散地,按鎮區和農產品主產區建設和配備相應的配送中心,提高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服務能力。
另外,還可通過優化農超對接模式,創建本地產農產品“直供專銷到超市”的模式,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成本。積極開展本地產優質農產品通過網絡展示展銷,鼓勵本地農特產進行網絡超市經營,鼓勵網上簽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型營銷方式。(沛柳)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