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即將邁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的關鍵一步。16日記者從馬尾區獲悉,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將于18日在馬尾揭牌,正在籌建中的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也將同期展開試運營。
籌建中的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是我國首個面向境外開展業務的海產品交易所,將連接東盟、面向世界,推動國際海產品貿易模式由鋪位經濟向席位經濟的轉型,以形成以福州馬尾為中心、亞太區域最具規模的海產品統一市場。
據介紹,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首期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將建成一個集交易結算、倉儲物流、檢驗檢疫、融資服務于一體的第三方交易公共服務平臺。該交易所將打造一個電子交易系統,使大宗海產品交易如同“網購”般簡便。該交易所規劃的交易品種共分為5大類15個品種,前期將先選取秋刀魚、蝦類和魷魚3個品種展開交易。
馬尾區海洋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籌建中的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依托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水產品交易市場——海峽水產品批發市場搭建,將著力實現專業市場的功能再造。該交易所將通過以現代化的商業模式提高海洋經濟流通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形成海產品現貨報價系統,實現具有區域性導向意義的價格指數。
今后,該交易所還將在東盟十國各設一個分中心,同時在國內外建設養殖、捕撈基地和現代化冷鏈物流園區,建立起覆蓋中國及東盟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以實現異地交收,并完善交易監管及海產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目前泰國、越南、印尼三國分中心已著手籌建。東盟海產品交易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目前也已提上日程,雙方將通過簽訂授信協議,建設新型的海產品供應鏈融資體系。
另據了解,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的另一個項目——東盟漁業產業園目前也已通過審批,將打造東盟漁業的首個示范基地。
(福州日報記者卓文俊)
福州開啟“海絲”新航程
因海而生,又將由海而始。隨著明日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揭牌、東盟海產品交易所試運營,福州將拉開與東盟海洋合作的新序幕。福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的新航程將從這里正式啟航。
得天獨厚馬尾是東盟遠洋漁獲最大集散地
潮漲潮落,歷史輪轉,海洋孕育了福州這座城市,并留下了深厚的積淀。
根據史學界最新的研究發現,福州才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其歷史追溯至唐代。當時的甘棠港應在三江匯聚之地福州馬尾的瑯岐島。“萬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描述的便是當時甘棠港的盛況。
此后的歷朝歷代,福州和海洋結下不解之緣。晚清,福建船政更成為民族復興的里程碑。時至今日,中國最早的航海平面坐標點——羅星塔仍矗立在海濱。近代第一家上規模的造船廠——馬尾造船廠仍在這片土地上運轉。
步入現代,1985年,中國的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便從福州馬尾港遠赴西非生產,使福州成為中國遠洋漁業的發源地之一。如今,福州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遠洋漁業城市之一。去年,全市遠洋漁業產量達22.79萬噸,居全國第一。遠洋漁業發展規模也位居全國首位。
馬尾也隨之成為東盟遠洋漁獲最大的集散地。據統計,東盟地區約60%的遠洋漁獲都通過海峽水產品交易市場向全國流通。目前,海峽水產品交易市場交易的水產品種達300余種,交易量及交易額已分別超200萬噸、300億元,約占全國海洋漁業生產總值的9%,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時至今日,福州再由海洋出發,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既有歷史積淀,更有現實優勢。
實地探訪大宗海產品交易可像網購一樣簡單
明天,籌備近一年的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就將揭開面紗,展開試運營。昨日,記者走進交易所。交易大廳已裝修完畢,擺放銅鑼,設置四面環繞的電子顯示屏,整體布置酷似證券交易所。未來,這里的現場交易將與網絡上的電子交易實時展開。
“我們打造的電子交易平臺將把大宗海產品交易變得和網購一樣簡單。”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籌備組負責人周建介紹,“我們將以會員制的形式,吸納中國和東盟國家擁有大宗海產品和海產品資源的龍頭企業為會員。針對大宗海產品現貨進行‘線上交易,線下交收,人民幣結算’。賣方向我們申報交易標的后,將貨物運入交收倉庫,并通過我們核查后就可上線交易。交易所會員在繳納保證金后,用密碼和賬號登錄交易系統,便可在線上看到賣方掛牌交易的品種、數量,敲擊鼠標和鍵盤便可完成下單及線上支付。此時,保證金及交易款項全部都在我們賬上。待貨物交收并經雙方確認交易完成后,我們才會放款給賣方。”
“前期,我們已分別與中檢集團、德國萊茵以及東盟各國業界相關組織針對不同品種的海產品展開海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打造海產品交易的‘馬尾標準’。以后交易貨品什么質量,就由標準說了算。只有符合(或優于)東盟海交所質量安全標準的企業和產品才能進入東盟海交所交易。”目前,首批上線交易的秋刀魚、魷魚和對蝦3個品種的質量安全標準已經完成,待業界討論后就可正式實施。
周建介紹,隨著交易規模和品種的增加以及輻射范圍的擴大,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將形成各類海產品的“馬尾指數”、“馬尾價格”,成為國際海產品交易的價格風向標。保守估計,2年內,該交易所可發展100~200家會員,東盟會員將占三成。屆時,福州在海產品各類要素流通轉讓、資源定價等方面將形成區域性的影響力和定價權。
打造高地9個東盟合作項目本屆海交會期間簽約
交易集散只是起點。東盟漁業的首個示范基地——東盟漁業產業園目前已獲批,正在福州出口加工區展開圍網整地工作。
據馬尾海洋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產業園規劃面積約800畝,將成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建設東盟現代冷鏈物流區、東盟漁業補給區、東盟現貨海產品儲存區、東盟現代漁業產品加工區、東盟漁業交易中心、東盟展示交易區、東盟海員培訓基地、東盟漁業企業總部基地,將形成產業鏈完善的漁業產業高地。
“東盟漁業產業園將是今后中國—東盟漁業合作的橋頭堡,發掘和整合福建乃至東南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產業潛能,為福州與東盟國家和地區打造完整的產業合作布局。一期規劃建設用地300畝,主要建設東盟現代漁業產品加工區。二期,待東盟漁業交易中心建成后,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也將遷入。”
圍繞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平臺項目,本屆海交會期間,將有9個涉及海洋養殖加工貿易、海上產業園區合作投資、海產品貿易、水產加工冷藏物流等方面的東盟合作項目在馬尾簽約,為東盟漁業產業園建設蓄積力量。
來源:福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