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應、隨叫隨到,為社員提供從產到銷的全程服務,謀求社員利益最大化。目前,湖北省荊州市水產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該市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和漁民增收的主要力量。2010年以來,荊州水產專業合作社從70家發展到現的765家,64000多社員從中受益,合作社已經成為漁民信任的娘家。
荊州區紀南鎮董場村位于海子湖的北岸,水域面積大,是天然的水產養殖基地。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里村民們大多都從事水產養殖,董場村成為荊州區的水產養殖大村。李金立是村里養殖鯽魚的能手,沒加入合作社之前,單打獨斗,吃過不少苦頭。
李金立說,他一般從外地購買生長一年左右的成魚,再囤養一年左右,然后再銷售。由于價格的波動,他最擔心銷售的問題。村里成立水產專業合作社之后,李金立第一批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先后在武漢、西安等全國多個大中城市設立銷售點,及時掌握市場行情,這讓李金立的鯽魚賣上了好價錢。
目前,合作社聯社不僅為社員提供了魚苗和全程技術指導、讓社員們的水產品賣上好價錢,還主動根據市場需求幫助大家調整養殖結構。
發展名特優水產養殖,創建自己的品牌,將一條魚吃干榨盡,荊州市德源水產專業合作社趟出另一條新路。德源水產專業合作社專門開發“中華鯰”,合作社為社員提供三分之一的養殖資金,包產包銷,最大限度降低社員風險,社員們都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由于服務好、風險低、收入高,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合作社。在荊州市凝農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剛加入合作社的養殖戶深有感觸。
凝農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僅為社員們提供魚苗、技術、銷售等,還在保障養殖戶的收入和生產成本上做文章,專門建立了飼料廠,以成本價提供給養殖戶,最大程度的減少社員的養殖成本,使社員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據了解,從今年年初到5月份,凝農水產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就從1800多戶增加到了2000多戶。
來源:湖北省水產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