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行走在武山縣廣袤的原野,只見白色的地膜猶如一條條玉帶纏繞在溝壑梁峁和層層梯田之間,油菜花兒沁人心脾、牛羊成群結隊、田間地頭核桃樹嫁接一新,坡地里、山頭上,放牛娃斷斷續續的吆喝聲不時傳來,下鄉干部和群眾一起建溫棚、話發展。沃野、人群、笑聲和著旋耕機的聲響,在武山大地呈現出一幅人歡馬叫的春耕圖。
在城關鎮磨兒村,家家戶戶正在一塊塊白色的塑料薄膜上侍弄玉米苗。磨兒村村民張春生一家老少齊上陣,乘著雨天放晴的天氣,在自家的玉米田里除草、施肥。老張高興地對記者說:"去年,我種了3畝全膜玉米,畝產600多公斤,收入5000多元,再加上復種豆角收入的1.1萬元,照這樣的速度發展,再有兩三年,我就能達到小康水平了""上有政府幫忙,下有干部操心,如今我們這莊稼種的可輕松多了"在一旁追肥的鄉親接過話茬說。像老張靠發展旱作農業增收致富的群眾在該縣已蔚然成風。
武山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全膜雙壟溝播種植技術在全縣已深入人心,為了全面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今年,省、市、縣上多方籌集資金300多萬元,補助地膜260噸,落實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面積13.3萬畝。同時籌資20萬元,制作了簡易起壟覆膜機1300余臺,整合項目資金購買玉米配方肥200噸,為順利推進頂凌覆膜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資保障。
為了切實抓好全膜玉米頂凌覆膜工作,縣農業局成立了12個頂凌覆膜工作技術服務小組,深入指導頂凌覆膜工作,全面落實干部包農戶、包地塊、包覆膜質量、包技術服務,包追蹤措施落實和定任務、定時限、定幫扶措施的"五包三定"責任制,靠實了工作責任,保證了頂凌覆膜進度。同時,抽調100多名技術干部,深入項目村組,采取辦班講課、播放專題片、現場觀摩示范、印發技術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項目村農民技術骨干、種植農戶的培訓,做到宣傳廣泛深入,技術到戶進地,不留盲區死角,全面提高了覆膜種植的積極性和雙壟溝播技術的普及率與到位率,真正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頂凌覆膜工作。目前已開展技術培訓1.5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6萬份。
來源:天天天水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