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楊梅采收期,卻頂風使用農藥,昨天,龍灣區相關部門對狀元街道大岙溪村多戶梅農,采取了集中強制落果處罰,以此兌現“不讓違規噴灑農藥楊梅流入市場”的承諾。這是本月該區出臺《龍灣區提升楊梅特色產業實施方案》以來,首例被查處的“違規梅”案例。
臨近楊梅采摘期,一些農戶盲目將采收期提前和追求市場賣相,于是濫用農藥催大、催黑、防蟲、防落果,這些做法,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這些做法,讓百姓對溫州傳統特產的楊梅是又愛又恨。
大岙溪是龍灣楊梅主產區之一,走在山間,一顆顆青色泛白的楊梅已經掛滿枝頭,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些楊梅將成為市民大快朵頤的美味。為了保證楊梅質量,不讓不合格的楊梅流入市場,龍灣出臺《實施方案》,明確將違規濫用農藥的行為列入嚴懲范圍,并將加大執行力度。同時,該區每天凌晨4點到8點,開展設卡檢查活動,落實專門隊伍,每天組織人員上山巡查。昨天被落果處罰的梅農,正是前幾天街道“護梅隊”在晨間巡邏時發現的。當時,巡查隊員沒收了噴灑設備,并在被噴藥的楊梅樹上做好標記。狀元街道副主任黃玉增告訴記者,首批被查處存在違規噴灑農藥的楊梅有近40株,每株平均產量在20公斤左右。
在昨天的執法過程,狀元街道還請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轄區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和楊梅種植大戶。溫州市一楠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諸葛松良由衷地說,往年臨近楊梅采摘期,有關部門也會提醒并做相應處罰,但這次行動,無疑是一次真正觸動梅農利益的行動。目前,他所在的合作社里有近30畝楊梅林,他已提早通知社員,5月15日之后禁止打藥,同時開展自查自糾,杜絕頂風作案。他說,一般綠色生態種植的楊梅,個頭比較小,但甜度比較高。
看著一顆顆快要成熟的楊梅落下,農戶們雖然惋惜,但更多的是支持。“盡管這時候被落果很心疼,但必須這樣,才能樹立龍灣楊梅的口碑,我們都要從長遠考慮。”現場的很多人認為,由于農藥使用不規范,傷害到了本地梅的名聲,以致市民對楊梅品質的不信任感越來越強。溫州市田岙楊梅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胡鎮斌說,只有這樣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能使龍灣綠色楊梅的牌子打響。該合作社正計劃在楊梅市場設立快速檢測設備,并對每戶種植戶的楊梅貼上標識,建立可追溯的技術體系。
據龍灣區林業局副局長王學選介紹,違規使用農藥的行為,沒有寬容余地,對屢教不改的農戶,他們將以生產有毒食品罪,提請司法機關追責。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