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陳先生向fm97.0新聞熱線85595666反映,南通市區(qū)一家火鍋店內多項食品使用燒堿,對顧客造成傷害。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關部門又將如何處理?
市民陳先生反映說,去年10月份到今年5月初,他曾在市區(qū)濠南路上的要德火鍋店內工作,火鍋店內鴨腸、牛百葉、魷魚等多項食品使用燒堿,這樣就會顯得賣相好看。并且,該火鍋店在市區(qū)已有5家。陳先生堅持說,直到5月底,該火鍋店還在使用燒堿。
隨后,記者走訪市區(qū)東方菜市場,經營戶王先生告訴記者,牛百葉就是牛胃,一般用作火鍋、炒食等用途。新鮮的牛百葉必須經過處理才會爽脆可口,牛百葉買來一般都偏黃。
近日,記者以就餐人員身份前往該火鍋店進行暗訪,記者看到,該火鍋店牛百葉、鳳爪顏色明顯發(fā)白,部分海鮮類產品聞起來、嘗起來也并不新鮮。該店前廳服務人員賈女士解釋說,牛肚就是這個味道。
下午,記者將火鍋店取樣的部分牛百葉、鳳爪、牛肚送至市衛(wèi)生局食安辦,食安辦回復稱能否檢測暫不確定,南通也沒有先例。
5月30日,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監(jiān)督二科科長卞利鋒一行前往該火鍋店進行檢查,在現場,他們首先查看了牛百葉、牛肚、鴨腸等食品,當問及顏色為何發(fā)白時,要德火鍋店負責人王旭解釋說,這是長時間水煮后果。在操作間,卞利鋒要求出示食品添加劑,廚師從紙盒中取出一大袋塑料袋包裹的白色粉末,抖掉盒周圍幾只小蟲,稱這是食用堿,也就是碳酸氫鈉。卞利鋒反復看了看、聞了聞,認為這確實是碳酸氫鈉,要求取樣回去檢測。
隨后,記者在衣帽間發(fā)現了另一袋白色粉末,要德火鍋店負責人王旭表示,這個袋子裝的是小蘇打。“以水煮為主,高溫煮,食用堿放得很少,跟家里放面一樣。”
卞利鋒告訴記者,5月23號,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曾接到陳先生投訴前來檢查,曾在火鍋店發(fā)現一袋氫氧化鈉,但是工作人員一致表示是做衛(wèi)生使用。對于陳先生反映火鍋店使用燒堿的情況,卞利鋒表示,本次現場并沒有查到此類情況。“今天我們在他的操作間、更衣室沒有發(fā)現氫氧化鈉,使用的是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用于毛肚、魷魚的處理,煮好了再漂,小蘇打對人身體是沒有傷害的。我們5月23號到這邊來曾經進行檢查,在更衣室里發(fā)現過有食品添加劑氫氧化鈉,據服務人員、管理人員一致反映用于做衛(wèi)生的,在食品里沒有使用,氫氧化鈉做衛(wèi)生這個允許的,沒限制。”
而對于此前記者送去檢測的食品,卞利鋒表示,目前我市也沒有檢測方法。“對于食品添加劑氫氧化鈉這塊,我們實驗室也咨詢了,因為一個國家沒有具體監(jiān)測標準,二沒有使用量的標準,所以也不好監(jiān)測。”
那么,國家對于這類工業(yè)燒堿檢測標準到底如何規(guī)定,陳先生又是如何確認這就是燒堿的呢,對于本件事件最新進展,江海明珠網將繼續(xù)關注。
來源:江海明珠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