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早報(博客,微博)》報道,粽子抽檢全部合格,超市粽以平價為主,沒有發現過度包裝。昨日是端午佳節,記者了解到,粽子或許成為“八項規定”下第一個回歸本色的節日食品。
抽檢合格率為100%
近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粽子的監督抽檢情況。本次在上海食品生產企業、超市賣場、食品商店和餐飲店共抽檢各類粽子產品115批次,其中生產環節抽檢18批次,流通環節抽檢48批次,餐飲服務環節抽檢49批次,樣品涉及杏花樓、五芳齋、喬家柵、沈大成、新雅、功德林、來伊份等知名品牌。
依據《gb 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19295-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速凍面米制品》、《sb/t 10377-2004粽子》等國家及行業標準要求,對粽子進行過氧化值、鉛、砷、黃曲霉毒素b1、苯甲酸、山梨酸、甜蜜素、糖精鈉、安賽蜜、志賀氏菌、霉菌計數、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菌群、沙門氏菌、菌落總數和商業無菌等項目檢驗。抽檢結果顯示:115批次樣品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端午節當天,上海食藥監部門繼續在市場抽查十余批次粽子產品,仍然全部合格。
不僅如此,國家食藥監總局在端午節前和節日期間安排500批次粽子產品監督抽檢,地方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將根據本地市場情況安排適量批次的抽檢。截至5月底,總局共抽檢粽子產品300批次,涉及17個省份80余家生產企業,未發現不合格產品。端午節期間抽檢了200批次。
食藥監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粽子時,應選擇品牌信譽度好的產品,采購時應查看產品的標簽標識。購買前可聞其味、看其色。購買后應盡快食用,避免長時間貯存。
粽子包裝回歸“本色”
與此同時,市質監局對本市生產和銷售的粽子組織開展了商品包裝專項監督抽查。本次專項監督抽查,覆蓋了本市生產和銷售的主要粽子品牌。共抽查64批次商品,依據《gb 23350-2009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jjf 1244-2010食品和化妝品包裝計量檢驗規則》的要求,對粽子商品包裝的下列項目進行了檢驗: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及包裝成本與銷售價格比。經檢驗,抽檢的樣品所檢項目均符合標準的要求,沒有過度包裝的粽子商品。
業內表示,全國實行端午小長假以來,粽子和月餅一樣,也遭遇過過度包裝、禮券盛行等“泡沫”現象。不過,因為其時間短,加上“八項規定”的遏制,粽子今年徹底回歸“本色”。記者走訪滬上各大超市發現,近幾天最醒目的促銷區域都被粽子占滿,粽子禮盒價格大多在100元以內,尤以40元至60元的禮盒最多,幾乎見不到百元以上的粽子禮盒,散裝粽占據大半柜臺。
而以鮑魚、海參、松茸入餡包粽子,再搭上茶葉、洋酒這些上千元的豪華禮盒粽,完全不見了蹤影。一位消費者說到,現在買粽子主要是在家里自己吃,沒必要去買禮品盒,更傾向于買散裝的,既好吃又實惠。
五芳齋總部表示,其今年的禮品盒也主打“平民”裝,主要以40-80元的普通裝為主。100多元的禮品裝已經算是“豪華裝”了,而且今年他們加大在超市的鋪貨力度,“五六百元的禮品裝就基本沒有了,更別說千元以上的禮品裝。”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杏花樓公司總經理楊培民介紹,今年禮盒銷售減少了40%,但大眾喜歡的散裝粽子銷量上升了15%。楊培民披露,今年雖然粽子禮盒銷售明顯減少,但傳統產品散裝銷售旺盛,總量預計將增長5%至8%,整體銷售可超過2000萬元。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